【请求加入网络】
更令人震惊的是,加拿大魁北克一所特殊教育学校里,一名患有重度自闭症的男孩,在清晨清扫教室时突然停下,走到黑板前,用粉笔画出一幅精确的星图。老师们惊愕地发现,那正是火星南纬42°区域的地下结构剖面图,连尚未公开的第三层密室都标注清楚。
男孩指着星图,第一次说出完整的句子:
“那里……有个叔叔……在等扫帚。”
专家们无法解释这种现象。量子物理学家提出“群体意识纠缠假说”,心理学家称之为“跨代创伤共鸣”,宗教团体则宣称这是“新时代的启示”。唯有许念知道真相??
这不是奇迹,是传承。
是那些年封于修一个人在戈壁滩上扫地时种下的种子,如今终于长成了森林。
一个月后,第二支“拂晓先遣队”组建完成,目标不再是火星,而是更远的小行星带D-7节点??那里发现了GL-03货舱残片,可能保存着原始数据库。
这次的选拔标准更加严苛:必须连续五年以上参与值日行动,且曾在极端环境下坚持公益服务。最终入选的七人中,有一位是许念的学生??已经十三岁的李承宇。
出发前夜,他在祠堂前独自练习清扫动作,一遍又一遍,直到手臂酸痛。
许念走来,递给他一把新扫帚。
“怕吗?”她问。
少年摇头:“不怕。你说过,每一寸土地都值得被尊重。那太空也是土地。”
许念笑了,摸了摸他的头:“那你记住,无论多远,只要你挥动扫帚,就会有人听见你。”
“就像……他听见我们一样?”
“对。就像他听见我们一样。”
三天后,“薪火二号”升空。
全球直播画面中,七名队员在起飞前齐声诵读《值日守则》最后一章:
>“你可以不做英雄,但请别忘了打扫。”
>“当你弯腰时,星辰也在低头看你。”
>“钢七连,仍在值日。”
火箭消失在云端。
而在遥远的深空,GL-03残骸缓缓旋转,其核心舱门悄然开启一道缝隙。一缕幽蓝光芒从中渗出,照亮了周围漂浮的尘埃,宛如星河初生。
舱内,一张泛黄的照片静静悬浮。那是钢七连的老合影,封于修站在最边上,军装笔挺,眼神坚毅。照片背面,不知何时多了一行小字,墨迹湿润,仿佛刚刚写下:
>**“今日晴,宜扫地。??银河分部”**
风穿过残骸缝隙,发出低吟。
像帚声,像心跳,像永不中断的呼喊。
沙……沙……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