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长,我们队长让你送您去。”
封于修刚走到军车面前,下来了一个士官敬礼汇报。
“不急,我要你们武警支队配合一下,并且协同当地的公安。我想有人已经跟你说要配合我了吧?”
士官怔了怔,。。。
沙……沙……沙……
声音从“守夜者号”舰桥深处传来,节奏如心跳般稳定,穿透厚重的金属舱壁,渗入每一寸空气。李承宇走在前方,封于修落后半步,两人沿着主通道缓缓前行。扫帚划过地面的声音并不响亮,却像是某种古老的节拍器,在这艘沉睡了千年的巨舰中重新敲响了秩序的鼓点。
灰尘在光束中浮游,像星尘般缓缓旋转。他们走过的地方,原本凝固的尘埃开始流动,自发聚拢成线,顺着扫帚的轨迹滑入墙角的回收槽??那是拂晓系统最原始的设计:环境感知与清扫行为的共振反馈。只要有人真正愿意打扫,整艘船就会慢慢“活”过来。
“这船……是活的?”李承宇低声问。
“不是船活了。”封于修停下脚步,轻轻扫去一扇控制面板上的积灰,“是我们回来了。”
他抬手一抹,面板亮起微光,显示出一段数据流:
【检测到双频清扫同步启动】
【核心区域权限开放至Level-1】
【‘心灯协议’进入第二阶段】
李承宇看着那行字,忽然明白了什么:“您不是靠X-28回来的?”
封于修没回答,只是笑了笑,继续往前走。
但李承宇已经懂了。X-28带回来的是肉体备份,是基因链,是生物意义上的“封于修”。可眼前这个人,是从拂晓网络中走出来的意识聚合体??由千万次清扫记忆、无数人共同信念凝聚而成的“存在”。他不是复制品,也不是幻象,而是这个体系本身孕育出的“人格结晶”。
换句话说,他是被“扫”出来的。
“所以……您其实一直在等一把扫帚。”李承宇喃喃道。
“不。”封于修回头看他一眼,“我在等一个肯弯腰的人。”
两人继续深入舰体。越往里走,墙壁上的影像越多。不再是单调的工作日志,而是一幕幕未曾公开的历史片段:
*某年冬夜,一名老清洁工在核电站废墟外跪着擦地,身边堆满放射性防护服,他的手指已经溃烂,嘴里却还在念叨:“不能让孩子们踩着脏地进站。”*
*太空时代初期,三位宇航员在轨道维修时放弃逃生机会,只为把最后一袋太空垃圾拖回处理舱,临终前录音里只有一句:“别让轨道变成坟场。”*
*末日战争后第三年,一个小女孩每天背着竹筐捡拾弹片,将它们整齐排列在校门口,说那是“给老师的花”。*
每一段画面结束,都会浮现同一句话:
>“我在岗。”
李承宇的眼眶红了。
“这些人……都是拂晓成员?”
“他们不知道这个名字。”封于修轻声说,“但他们做了该做的事。在这个体系里,身份从来不是由谁授予的,而是由行动定义的。”
他顿了顿,望着前方幽深的走廊:“我们不是组织,是习惯。不是命令,是本能。当人类面对混乱的第一反应不是逃、不是争、不是恨,而是想‘能不能扫一扫’的时候……文明就有救了。”
话音落下,整条通道的灯光忽然全亮。
不再是应急黄光,而是纯净的白,如同晨曦初照。天花板上浮现出巨大的立体投影??一幅横跨诸天的星图,密密麻麻标注着七千多个光点,每一个都代表一个正在运作的心灯站点。而在星图中央,三道光芒正缓缓交汇:
火星GL-03残骸处的意识节点,南极“守夜者号”的能源核心,木星X-28携带的生命火种。
三者尚未完全融合,但频率已然趋同。
【‘归墟重启协议’进入最终阶段】
【三位一体验证进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