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1994:菜农逆袭 > 第455章 对手与内功(第2页)

第455章 对手与内功(第2页)

“上级压下了消息,把责任推给‘土壤污染’。但我清楚,是我们断了根脉。后来我听说你们搞‘源种一代’,我就知道……老天要清算这笔账了。我不敢面对你妈,不敢面对这片土地,只好躲到这里,种点粗茶淡饭,等死。”

雨终于落了下来,敲打着茅顶,噼啪作响。

张立沉默许久,从背包里取出那瓶腌萝卜条,放在桌上。“阿珍让我带给您的。她说,您最爱吃这个。”

老人颤抖着手打开瓶盖,闻了一下,眼泪又下来了。“她还记得啊……当年我在地头累瘫了,她给我塞了一罐萝卜条,说‘吃饱了才有力气伺候土地’。我忘了这话几十年。”

“现在还不晚。”张立低声说,“‘说田’需要您的故事。不只是悔恨,还有您知道的一切??那些失败的经验,比成功的技术更重要。因为农民不怕错,怕的是忘了疼。”

老人抬头看他:“你真愿意听?”

“我来就是为了听。”张立打开手机录音功能,“请您讲讲,怎么一个农人,一步步走丢了。”

那一夜,风雨交加,茅屋灯火未熄。老人断断续续讲了六个小时,从青年热血到野心膨胀,从科学狂想回到土地忏悔。他说起如何伪造试验数据,如何压制同事异议,如何眼睁睁看着一片沃土三年内变成盐碱地;也说起某个雪夜,他看见一位老农抱着枯死的秧苗跪在田里磕头,嘴里喊着“祖宗饶命”。

讲到最后,他声音嘶哑:“我这一生,最大的罪,不是用了错误的技术,而是忘了??种地是养人,不是榨地。”

张立录完最后一句话,关掉手机,发现窗外雨停了,月光透过云隙洒进屋内,照在那只空了的萝卜瓶上,玻璃泛着温润的光。

第二天清晨,老人执意要下床。他穿上唯一一件干净的中山装,让张立扶着他走到屋后的小院。那里有一块巴掌大的菜地,种着几株辣椒、一把葱、一小畦白菜。泥土松软,显然经常打理。

“这是我这些年唯一敢碰的土地。”他说,“不敢多开,怕又伤了它。”

他蹲下身,捧起一?土,深深嗅了一口。“还是香的……说明它还没彻底恨我。”

然后,他从怀里摸出一颗种子,灰褐色,形如泪滴。

“这是‘源种零代’的最后存留。”他轻声道,“当年偷偷藏下来的。本来想毁了它,可每次要点火,手都抖。今天,我把它交给你。”

张立接过种子,感觉指尖一阵微麻,仿佛电流穿过。

“种吧。”老人说,“就种在这儿。如果它能活,说明土地原谅我了。”

张立当即便动手翻土、浇水、播种、覆膜。动作熟练而庄重,如同举行仪式。周围不知何时聚来了几位村民,默默围观,没人说话,只有风吹过树叶的沙响。

三天后,嫩芽破土而出,叶片呈罕见的紫金色,在晨光中微微发亮。更奇的是,每当有人靠近低语讲述农事往事,那株幼苗便会轻轻摇曳,似在回应。

消息传开,“禾?”成了“说田”计划的新站点。越来越多的人循迹而来,不只是听故事,更是来忏悔、来还愿。有个曾在农药厂工作的退休工人跪在苗前痛哭,说自己年轻时往河里倒过万吨废液;有个农业科技公司的高管带来一箱销毁的转基因专利文件,当场焚烧。

而那位老人,身体竟一天天好转。他开始教村里的孩子辨识野菜、观察云象、用耳朵听地下水位。他还亲手编了一本《误耕录》,记录自己犯过的所有错,扉页写着:“后人若读此书,请勿效我聪明,但学我认错。”

一个月后,张立准备带父亲回家。临行前夜,父子俩坐在院中纳凉。星空浩瀚,银河横贯天际。

“你知道吗?”老人忽然说,“其实我当年离开,并不只是因为愧疚。”

“还有什么?”

“是因为恐惧。”他望着星空,“我怕有一天,人不再用手种地,不再用眼看天,不再用心记事。我怕我们的子孙,只能通过AI模拟来‘体验’插秧的感觉。那种虚假的温暖,比荒年还可怕。”

张立点头:“所以我们才要做‘说田’。不让记忆变成数据,不让经验沦为代码。”

老人笑了:“你现在比我懂农。”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