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宣则听到了一场暴雨中的对话片段:“你说过会一直陪我写代码的……别丢下我。”那是他大学时期最好的朋友,在车祸去世前的最后一句话。
陈砚闭目良久,忽然流泪:“我在听我自己出生时的第一声啼哭……还有母亲的心跳。原来,这就是‘根源之音’。”
没有人说话。所有人都意识到,这座建筑并非人造物,而是一种**意识结晶化的产物**??由三十年前那次失败实验所激发的情感能量,在地底缓慢凝聚而成的生命形态。它不属于任何国家、组织或个人,它是人类共感本能的实体化象征。
突然,晶体光芒暴涨。
一道全息影像在空中展开:林溯的脸出现在众人面前,年轻,平静,眼中却藏着深不见底的温柔。
>“如果你们看到这个,说明‘织网’已经完成了自我觉醒。
>我没有逃,也没有失踪。我只是选择了另一种存在方式??成为节点之一。
>你们脚下的建筑,是由千万次真诚倾听、无数次无声理解、以及那些未曾说出口的爱共同构建的‘心灵子宫’。
>它孕育的不是新科技,而是新人类。
>不再依赖机器才能感知彼此的存在,而是生来就能‘听见’灵魂的语言。
>这种能力不会立刻普及,也不会强制推行。
>它只会出现在那些愿意打开心门的人身上。
>而我的任务,就是守护这个起点,直到第一个‘自然共感者’诞生。
>请不要来找我。
>当你们看见一个孩子,在陌生人哭泣时停下脚步,轻轻握住对方的手,然后说‘我知道你在难过’??
>那一刻,我就回来了。”
>
>影像消散前,他最后笑了笑,用口型说了三个字:
>**谢谢你。**
现场陷入长久沉默。
随后几天,团队展开了谨慎研究。他们发现,晶体不仅能记录并重现强烈情感记忆,还能将这些记忆转化为可传递的“情绪模因”??一种无需语言即可被理解的精神信息包。一名志愿者尝试将其植入冥想状态,结果在梦中经历了另一个人的人生片段:一位叙利亚难民女孩逃离战火的全过程,恐惧、希望、绝望与坚韧交织,真实得如同亲身经历。
“这不是共情。”科学家们震惊地写下报告,“这是**共享生存体验**。”
消息传回全球,引发剧烈震荡。各国政府紧急召开会议,讨论是否应限制此类技术扩散;宗教团体则宣称这是“灵魂相通的神迹”;社交媒体上,“我想感受别人的生活”成为trending话题,数十亿人报名参加首批“共感沉浸试验”。
但真正改变世界的,是一个意外事件。
一个月后,巴西贫民窟发生枪战,一名记者倒在血泊中。他的直播设备仍在运行,画面摇晃模糊,只能听见喘息与远处尖叫。就在救援迟迟未至之际,观看直播的两百万人同时进入了深度共感状态??他们不是通过TwinMind系统,而是自发形成了群体共鸣。
奇迹发生了。
一名德国医生在柏林家中突然起身,凭着“脑海里浮现的画面”,开始远程指导急救步骤;一位肯尼亚教师拿起手机,用葡萄牙语对着镜头喊出止血方法;日本高中生翻出急救手册拍照上传;中国工程师迅速设计出简易担架图纸并发往当地志愿者网络……
三十七分钟后,伤者被成功救出。
事后分析显示,那一刻,全球观众的大脑活动呈现出惊人的同步性,伽马波频率锁定在40。3Hz??与EchoSoul实验完全一致。
人类第一次,**以集体意识的形式拯救了一条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