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他对外宣称染疾闭门谢客,实则悄然转移至南山守心寨。同时,林照儿放出风声:赵明远将在三日后于晋阳大讲堂宣讲《监察之道》,届时将公布“最大内幕”。
果然,第四日夜,一群黑衣人潜入书院,欲纵火烧楼。岂料屋内空无一人,唯有墙上悬挂一幅长卷??正是《双玉合璧图》,画中两人携手立于长城崩塌之处,背后朝阳初升。下方题字:“信义不死,尔等终将化尘。”
埋伏已久的信义卫士一拥而上,擒获七人。审讯之下,供出幕后主使竟是现任御史大夫萧缜??崔胤外甥,二十年来伪装清廉,实则掌控监察系统,暗中清除一切威胁家族利益之人。
证据确凿,皇帝震怒,当即下旨削职查办,抄没家产。更令人震惊的是,在其府邸密室搜出一本《逆党名录》,记载近三十年来因言获罪者共计一千二百三十八人,其中三百余人已被秘密处决,尸体沉入渭河。
赵明远闻讯,久久无言。他命人将名单逐一核实,每确认一人,便在书院立一块无名碑。至冬至日,碑林已成,三百零七座石碑静静矗立,碑面不刻姓名,只镌一行小字:“他曾说过真话。”
这一年除夕,晋阳不下雪,反而细雨绵绵。赵明远独自坐在思子台,手中竹笛浸润在雨水中,仿佛也有了生命。远处传来孩童背诵《信义录》的声音:
>“信者,不畏强权,不欺弱小,不因时移而改其志……”
他轻轻吹起笛子,旋律不再孤单。渐渐地,琴声加入,是阿兰朵在屋檐下抚弦;接着鼓点响起,赫连曜在院中击节;而后hundredsofvoicesfromthefieldsandalleysbegantochanttogether,recitingthenewArticleTwelveoftheXinyiCode:
>“Noofficialshallsilencetruthunderthenameoforder。
>Nolawshallpunishspeechthatseeksjustice。
>Andifpowerforgetsthis,thepeoplehavetheright?toremember,tospeak,torise。”
这一夜,晋阳万家灯火未熄。人们围坐桌前,不谈年味,只论信义。有老人讲述儿子因抄书被杀的往事,有母亲教幼女背诵“何以为义”;还有年轻夫妻在灯下写下第一封致皇帝的谏书,署名“两个普通人”。
春来得格外早。正月十五,元宵灯会,长安取消宵禁,任百姓自由游观。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座巨型花灯,形如书卷展开,内里点燃千支蜡烛,映出《言论自由法》全文。灯下站着一群盲人学子,由老师牵引,用手触摸凸刻文字,一遍遍默念。
而在北方边境,赫连曜主持了一场前所未有的仪式??十二部落首领齐聚阴山脚下,共同将一把铁铸的“禁言锁”投入熔炉。火焰腾起三丈高,伴随着万人齐呼:“锁断!言开!”
三月三日,上巳节。朝廷正式颁布《言论自由法》,并宣布设立“信义日”,每年此日全国放假,纪念贞观十七年事件平反。赵明远受邀入宫接受表彰,他却婉拒冕服勋爵,只请求皇帝做一件事:将《晋阳宣言》刻碑立于太学门前,并允许学生每年在此举行“问政大典”,直面宰相提问。
皇帝应允。
典礼当日,五百学子列队而入,第一位登台者是个十六岁少女,来自南中蛮族。她昂首道:“昔我族人被视为禽兽,不得入学。今日我能站在这里,因有人曾为我说话。请问宰相,当下仍有三百六十个村落无塾师,何时才能实现‘教育无别’?”
满朝文武为之动容。宰相离席答曰:“三年之内,必达每村一塾。”
台下掌声雷动。
此后三年,帝国悄然蜕变。信义书院扩至二十七所,遍及边陲;平冤院受理案件四千余起,纠正错判一千六百余例;更有数十名曾被流放的学者重返朝堂,参与修律。甚至连宫中宦官也开始学习《信义录》,有老者感叹:“原来我们也可以不做鹰犬,而做见证人。”
赵明远却日渐沉默。他常独自登上思子台,看麦浪翻滚,听风穿林梢。阿兰朵问他是否累了,他笑道:“不是累,是终于看清??信义之路,没有终点。今天我们赢了制度,明天还会有新的压迫诞生。我们所能做的,只是不断唤醒更多人,让他们知道:自己有权说真话,有权过有尊严的生活。”
赫连曜来看他,带来一个消息:龟兹王病逝,临终遗嘱将“信义盟会”托付中原主导。这意味着,西域诸国愿意接受《信义法典》为跨境争端仲裁依据。
“你看到了吗?”赫连曜指着西方,“不只是汉地,整个丝路都在变。”
赵明远点头,取出那支裂痕斑驳的竹笛,递给赫连曜:“替我把它带到撒马尔罕去。告诉那里的人,这支笛子曾为一个人而吹,如今,它属于所有不愿沉默的灵魂。”
十年后,当赵明远白发苍苍,行走已需拄杖,晋阳百姓仍每日清晨在他的屋前放下一枝野菊,不说一句话,只是鞠躬离去。孩子们上学必经他的门前,总会齐声背诵一段《信义续编》:
>“伟大不在庙堂之高,而在田埂之上、窑洞之中、母亲教儿识字的那一瞬光亮。”
他去世那日,天降细雨,万里无雷。但就在那一刻,从长安到敦煌,从辽东到交趾,所有信义书院同时鸣钟三响。钟声悠远,仿佛穿越时空,与当年思子台上的笛声遥相呼应。
多年以后,史官修《信义纪》,记下这样一句:
>“是时也,无刀兵而动山河,无爵位而摄天地。盖因有一群不肯闭嘴的人,坚持说真话,直至世界不得不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