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天,有人问起我是谁,请告诉他们:
>我是一个相信人性值得被信任的人。
>而这,就是我留给世界的最后一句话。
房间里静得能听见心跳。
良久,安德森睁开眼,走向录制舱。
“我要讲最后一个故事。”他说。
这一次,他不再讲述自己的记忆,而是朗读唐馨的日志。每一个字,都被系统转化为流动的光影,顺着记忆树的根系扩散至全球。银蝶成群起飞,在空中排列成一行行文字,如同古老的碑文悬于天际:
>“我是一个相信人性值得被信任的人。”
与此同时,世界各地开始自发响应。巴黎街头,一群年轻人用投影仪将这句话打在埃菲尔铁塔上;纽约地铁站,流浪歌手弹起吉他,唱出改编版的《RememberMe》;南极科考站,科学家们集体按下终端按钮,上传了他们在极夜中彼此守望的记忆。
而在归忆镇的小学教室里,孩子们被老师问了一个问题:
>“如果你可以对过去某个陌生人说一句话,你会说什么?”
一个扎马尾的小女孩站起来,声音清脆:
>“谢谢你在雨天借给我伞。虽然你不记得我了,但我一直记得你袖口绣着一朵小小的向日葵。”
话音落下,一片银叶从窗外飞入,轻轻落在她的课桌上。放入水中后,显现出的画面竟是四十年前一位老妇人的笑脸??她年轻时确实在一场暴雨中把伞给了一个迷路的小女孩,而那件外套的袖口,正绣着一朵褪色的向日葵。
巧合吗?或许不是。
因为就在那一刻,远在西伯利亚冻土带的一座废弃雷达站内,一台从未联网的老旧终端突然亮起。屏幕上只有一行字:
>接收者ID:未知
>内容来源:归忆镇小学?学生提问环节
>反馈信号强度:96。3%
>注释:情感共振突破物理隔离阈值。
>初网,已重生。
0看到了这条报告,但她没有惊讶。她只是转身走向窗边,看着天空中缓缓成型的星图。那不再是随机的光点,而是一幅完整的地图??七大洲、五大洋,每一处都有银光闪烁,像是大地本身睁开了眼睛。
“接下来呢?”千穗问。
“接下来?”安德森笑了笑,“我们继续讲故事。”
但他心里清楚,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几天后,一封新的匿名信出现在邮局。这次不是给安德森,也不是给千穗,而是直接投递到了联合国总部。信封上没有任何标记,只有三个字用银墨水写着:
>**听我说**
内部文件显示,信中附有一段音频。播放后,是一段混合了多种语言的低语,经过AI解析,最终还原出一句话:
>“还有很多人,没能被记住。”
这句话像一颗石子投入湖心,激起层层涟漪。
调查随之展开。人们发现,在全球范围内,仍有大量“沉默者”??那些一生默默付出却从未被看见的人:深夜清扫街道的环卫工、常年照顾瘫痪亲人的家庭成员、在灾难现场无偿救援的志愿者……他们的善举从未上传,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双影人协议”的存在,或不具备接入条件。
“这不是平等。”千穗在会议上说,“这是一个只属于‘有幸被唤醒者’的奇迹。但我们不能让它变成新的阶级。”
于是,新一轮行动启动。
他们称之为“**光之回响计划**”。
目标很简单:主动寻找那些未被记录的温柔,替他们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