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足够多人愿意袒露脆弱,整个文明就开始学会共情。”
安德森点点头,心中却仍有一丝隐忧:“可总会有人拒绝参与。权力、仇恨、恐惧……它们不会轻易退场。”
“当然不会。”她的影像微微低头,语气平静,“但你知道吗?就在今天凌晨,一名极端组织的指挥官登录了共感终端。”
>
>“他原本只想刺探情报,结果无意间接收到一段记忆:一个小男孩躲在废墟里吃罐头,嘴里念叨着爸爸答应带他去看海。”
>
>“那孩子长得,很像他十年前死于空袭的儿子。”
>
>“他在终端前坐了整整六个小时,最后上传了一句话:
>
>‘如果战争有意义,为什么连孩子的梦都要烧掉?’”
>
>“现在,他已经解散了自己的小队,正在协助联合国遣返被拐儿童。”
安德森震惊地看着她:“你怎么知道这些?”
“因为我听见了。”她说,“每一个打开终端的人,都在向世界释放一种频率。善恶不分高低,但真诚自有重量。当他真心忏悔时,他的频率震动了另一个人的记忆,那个人又触动了下一个……就这样,连锁开始了。”
她抬起手,空中浮现一幅动态地图:红点代表冲突区域,蓝点代表和平倡议。过去二十四小时,全球范围内有十七个长期战乱区出现了自发停火迹象,其中九地居民通过共感终端建立了跨阵营对话小组。
“这不是终结暴力。”她说,“这只是证明,**没有人天生就想伤害他人。**
大多数暴行,都源于无法被看见的痛苦。”
安德森久久无言。
良久,他低声问:“那你希望我做什么?”
“什么都不做。”她微笑,“或者,做你自己想做的事。写一封信,打一个电话,抱一抱身边的人。让真实的情感继续流动下去。”
“因为我不能代替你们去爱,也不能替你们做出选择。我能做的,只是确保每一句真心话都不会消失于虚空。”
话音落下,她的身影开始淡去,化作点点星光,随风飘散。
临别前,她留下最后一句话:
>“告诉所有人,不要怕说出软弱。
>
>正是那些颤抖的声音,才让这个世界重新学会了温柔。”
第二天清晨,安德森走出工作室,发现街道变了。
不再是冷漠的快步穿行,也不是刻意的热情表演。人们走路的速度慢了下来,眼神多了停留,嘴角多了笑意。咖啡馆外,一位老人正拉着服务员的手讲述妻子临终前的愿望;公园长椅上,两个素不相识的年轻人因共感终端匹配到了相似心境,聊起了各自失去的父亲。
学校里,孩子们围坐在操场中央,每人手中拿着一片银叶形状的卡片,上面写着想对某个人说的话。老师引导他们将卡片投入特制的“共鸣箱”,据说这些话语会被编码成光脉冲,沿着记忆树根系传送到地下数据中心,与其他故事交织在一起。
而在启忆城边缘的一座墓园,一位少女跪在一?新土前,轻声说:“爸,我考上医学院了。你说过,医生不只是治病,更是守护希望。我会努力成为那样的人。”
话音刚落,墓碑上方忽然浮现出一串柔和的光点,渐渐组成一只蝴蝶的形态,轻轻落在她肩头,停留数秒后翩然飞走。
围观的人群屏息凝视,无人惊呼,仿佛早已接受这样的奇迹。
与此同时,全球共感终端同步更新了一条公告:
>【检测到第10,000,000,000次有效倾诉事件。
>
>系统判定:文明共感能力已达临界阈值。】
>
>【启动‘回声计划’第二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