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忽悠华娱三十年 > 第七百二十一章 让子弹飞我们就要过度解读(第2页)

第七百二十一章 让子弹飞我们就要过度解读(第2页)

她合上本子,走到校园广播站。录音机启动,磁带缓缓转动。

>“各位朋友,今天我们收到一条特别留言。”

>她顿了顿,声音柔和下来,“来自内蒙古锡林郭勒的一位牧民。他说,昨晚他梦见自己变成一只鹰,飞过草原,看见十年前死去的老阿爸正坐在蒙古包前喝奶茶。阿爸抬头对他笑,说:‘儿子,你终于肯梦见我了。’醒来后,他在羊圈角落找到了一块旧怀表,是他当年亲手送给父亲的生日礼物,早就以为丢掉了。”

>“他问我们:这是梦,还是另一种真实?”

>林知遥轻声道,“我不知道答案。但我知道,当一个人愿意被另一个人梦见,他就还没有真正离开。”

>“所以,请继续做梦吧。”

>“哪怕只是片刻的相逢,也是跨越生死的重逢。”

节目播出当晚,全国有超过四万名观众报告在同一时间做了相似的梦:他们站在一片雪原上,远处亮着一盏灯,灯下站着某个早已离去的人。那人不说话,只是招手。很多人哭着醒来,却发现枕头湿透,而手机自动录制了一段音频??里面是自己的声音,在梦中轻声说:“爸,妈,我来了。”

社会心理学家开始使用新术语:“梦性存在”??指个体虽已生理死亡,但在他人持续的梦境建构中保持情感影响力的状态。一些殡仪馆顺势推出“梦境追思套餐”,家属可在亲人火化后,将骨灰混入特制墨水,书写一封“给未来的梦”,封存在可降解胶囊中埋入树根下,寓意“以生命滋养记忆”。

争议也随之而来。

某宗教团体公开谴责:“这是亵渎灵魂!只有神才能决定亡者归宿!”

一名院士联名上书政府:“大规模梦境交互可能导致人格解离、现实认知障碍,建议立即叫停所有赠梦项目。”

更有极端分子炸毁了一座城市广场的梦邮筒,宣称“要斩断虚假的连接”。

然而,就在爆炸发生后的第三天,警方在废墟中发现一枚完好无损的铜钱感应器。更令人震惊的是,附近居民称,每当夜深人静,那片焦土上方总会浮现出模糊光影,仿佛有人在打电话。有人录下声音,经分析竟是多位失踪儿童的语音碎片,拼凑成一句完整的话:

>“我们还在梦里活着,请别忘了接我们回家。”

舆论反转。

越来越多普通人站出来讲述自己的“梦遇”经历。一位战地记者回忆,他在叙利亚采访时曾拍下一双死去孩童的眼睛,回国后长期噩梦缠身。直到某夜,他梦见那孩子对他微笑,说:“谢谢你记得我。现在我可以去别的地方玩了。”自那以后,他再未做过噩梦。

“原来不是我在记录战争,”他在直播中哽咽,“是那个孩子,用梦救了我。”

随着“梦回信”机制逐步完善,系统开始识别并标记“高密度情感锚点”。这些地点往往与重大历史事件相关:唐山地震遗址、汶川纪念园、抗美援朝老兵疗养院……在这些地方,梦的能量格外强烈,甚至能引发局部时空畸变。

某日,吉林通化一处老旧电影院突然传出歌声。工作人员调取监控,画面显示空无一人的放映厅内,银幕并未开启,但座椅整齐摆动,如同坐满了观众。音响系统自动播放1978年版电影《庐山恋》的主题曲,而票房登记簿上,凭空多出三十七张泛黄的票根,购票时间均为1981年6月15日??当天,该影院确曾因火灾临时关闭,无人入场。

专家介入调查,最终在墙体夹层中发现一本日记。主人是一位名叫李文秀的女售票员,她在日记末尾写道:

>“今天大家都说电影院要拆了,可我不信。我相信总有一天,那些没能看完电影的人,会回来把故事看完。”

系统比对后确认:这正是一个沉睡四十余年的“未完成之梦”的回信触发点。

林知遥亲自赶赴现场。她坐在当年最佳观影位,闭上眼,轻声说:“李阿姨,您的电影院,现在成了梦的中转站。”

话音刚落,冷气骤降,空气中浮现出淡淡人影。有人穿着中山装,有人扎着麻花辫,还有小孩踮脚张望。银幕虽黑,却仿佛映出了整部电影的画面??不只是《庐山恋》,而是千百部曾经在此上映的作品,轮番闪现,如同时光倒流。

她睁开眼,泪水滑落。

“原来梦不仅能穿越生死,还能修复遗憾。”

回到北京后,她召集核心团队召开紧急会议。

“我们要启动‘Y计划’第二阶段。”她说,“不再只是发射梦到宇宙,而是建立‘地球梦网’??一个覆盖全球的记忆共生网络。”

“风险呢?”有人问。

“最大风险,是我们控制不了它。”林知遥坦然道,“但它也不该被控制。梦的本质是自由。如果我们把它变成工具,那就背叛了外婆和母亲的初心。”

最终决议通过:开放“梦桥协议”,允许任何开发者基于开源框架搭建本地化共梦节点。短短一个月内,非洲村落用太阳能板驱动简易梦接收器,南极科考站建起首个极地梦中继站,连国际空间站宇航员都上传了自己漂浮在太空时做的梦??梦见地球是一颗会呼吸的蓝色心脏。

宁皓病倒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