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件人是那位申请接入梦网的高雄老人。画面中,他坐在自家阳台上,身后是一片盛开的凤凰花。他手里拿着一封信,声音颤抖:
>“昨天晚上,我梦见阿珍了。她穿着我们结婚那天的旗袍,坐在院子里剥莲子。我说‘你怎么不来大陆看我’,她笑着说‘傻瓜,我一直都在啊’。”
>“我还梦见你们建的那座梦中继塔。她说,以后每年清明,她都会顺着塔的光回来一趟。”
>“谢谢你,小姑娘。你让我明白,爱不会因为海峡变宽。”
林知遥看完,久久无法言语。她转身走向电脑,调出梦网架构图。一个新的想法在她心中成型。
三天后,她在河北麦田举行了一场特殊的发布会。
没有红毯,没有媒体,只有百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科学家、艺术家和普通百姓。他们围坐在田埂上,头顶是漫天繁星。
林知遥站在中央,举起那枚铜钱。
“我们一直在问,梦是什么?”她说,“现在我知道了??梦是未完成的对话,是迟到的道歉,是没能说出口的‘我爱你’。”
“所以,我要宣布一件事。”
她深吸一口气。
“从今天起,正式启动‘寻名计划’。”
>**目标:找回过去百年中,所有因灾难、战争、意外而失联的灵魂之名。**
>**方式:以集体共梦为载体,构建‘中华记忆云碑’。**
>**原则:不神化,不迷信,只为铭记。**
现场一片寂静。
接着,掌声如雷。
第一场行动选定在唐山。
七月二十八日清晨,地震遗址公园聚集了上万人。他们手持荧光棒,闭眼默念着亲人的名字。林知遥站在纪念碑前,将铜钱嵌入特制读取仪。
午时整,天空骤然变色。
极光般的彩带自地底升起,环绕城市上空。每一缕光芒都承载着一个名字:**王秀兰,19岁,护士;张建国,42岁,工人;李小梅,8岁,学生……**
人们仰头望着,泪流满面。有人指着某道光喊:“那是我妈!她头发还是卷的!”
更不可思议的是,部分光束落地化形,竟是当年逝者生前的模样。他们不说话,只是微笑、挥手、拥抱前来认亲的后代。
一位白发老太太扑向一道微弱的光影,紧紧抱住:“哥,我找你找了五十年!你说要去参军,结果一去就没回来……你知道娘临死前还在喊你吗?”
光影轻轻抚摸她的脸,渐渐融入她体内。
当晚,全国直播画面捕捉到一幕奇景:整个华北地区的夜空,浮现出一幅巨大的星图,由无数闪烁的名字组成,形状恰似一只展翅的凤凰,头向北,尾扫南。
科学家无法解释,但百姓都说:“那是我们的祖先回来了。”
“寻名计划”持续展开。
西藏,为六十年代失踪的测绘队员立梦碑;
重庆,还原大轰炸中失去音讯的全家福;
东北,帮抗美援朝志愿军家属收到迟来的家书……
而在这一切背后,林知遥始终记得那个穿碎花裙的小女孩。
她开始整理外婆林小芋的所有笔记,试图还原“门”的本质。最终,她在一本藏于陶罐底部的手稿中找到了答案:
>“门从来不在地上,也不在天上。
>它在每个人心里最柔软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