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都没有说话。
只是静静地看着她,如同守护一段终将流传的故事。
回到家,苏晚铺开信纸,提笔写下:
>“致未来的读者:
>
>这不是一个关于科技如何改变通信方式的故事。
>它是关于一个人如何鼓起勇气,对自己说出那些从未说出口的话。
>
>我们总以为奇迹在于收到回信,
>可真正的奇迹,是敢于开始书写。
>
>所以,请你也写一封信吧。
>不必寄出,不必保存,甚至不必写完。
>只需在一个安静的夜晚,拿起笔,对这个世界说:
>‘我在这里,我曾爱过,我未曾忘记。’
>
>当千万这样的声音汇聚起来,
>即便宇宙沉默,人间也不会再黑暗。
>
>??苏晚”
写完,她将信折成一只纸船,放进窗台上的玻璃瓶中。
瓶子里已有上百只纸船,每一只都来自她的课堂,承载着学生们不愿示人的秘密。它们挤在一起,像一片微型海洋。
她盖上瓶盖,轻声说:“你们都被听见了。”
翌日清晨,一场罕见的日环食降临。
当月亮完全遮住太阳中心,仅留下一圈璀璨光晕时,全球多地观测到奇异现象:天空中浮现无数流动的文字,如同星辰排列而成的诗篇。内容各不相同,有的是遗言,有的是情书,有的只是一个简单的“对不起”。
科学家无法解释。
信徒称之为神谕。
而孩子们指着天空欢呼:“看!是信在飞!”
那一刻,远在西北的沈知微正带着学生在操场升旗。她仰头望着天幕,泪水滑下面颊。身旁的小女孩拉住她的手,轻声问:“老师,我们也写一封吗?”
“写。”她点头,“写给光本身。”
多年以后,人类终于确认:Y-Ω星并未消失,而是进入了休眠状态。它的信号不再主动搜寻情感共鸣,唯有当地球上传出足够强烈的集体书写意愿时,才会短暂闪现,如同回应一次温柔的眨眼。
人们开始称这种现象为“心灵共振”。
而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新的传说:
只要你在一个雨夜写下一封信,烧给风,就会有一个看不见的女孩收下它,夹进她的琉璃花标本里。
她会替你记住。
直到某一天,另一个孩子翻开旧课本,发现夹页中躺着一朵晶莹剔透的花,花瓣上隐约浮现一行小字:
“有人曾为你写下这封信。”
于是,他又拿起笔。
风起了。
信,仍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