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忽悠华娱三十年 > 第七百三十九章 师师的人间至乐人在囧途钢的琴杀进贺岁档(第2页)

第七百三十九章 师师的人间至乐人在囧途钢的琴杀进贺岁档(第2页)

“是那个姐姐借了我的笔。”

与此同时,全球各地陆续报告类似现象。东京地铁站的玻璃墙上浮现用雾气写成的情诗;巴黎塞纳河边的路灯柱一夜之间爬满刻痕,内容全是不同语言的“我爱你”;撒哈拉沙漠某处沙丘表面突然显现出整篇未署名的小说,字迹清晰如新。

科学家检测发现,这些文字的形成与特定频段的电磁波动有关,而该频率恰好与当年Y-Ω星接收地球情感信号的波段高度吻合,却又截然相反??不再是单向索取,而是双向共振。

人类终于意识到:他们不再被动地被窥探,而是主动参与了一场跨越维度的情感对话。

苏晚的课堂因此变得更加特殊。

她不再要求学生必须烧毁信件,而是让他们自由决定结局??可以留存,可以寄出,也可以投入教室角落那只特制的铁箱。箱子外表普通,内壁却嵌有一层从归零站带回的结晶材料,据说能捕捉书写瞬间的情绪峰值。

每月月末,她都会带着箱子来到纪念馆后的枯井旁,打开底部机关。随着一声轻响,所有信件化为光尘,顺着井口螺旋上升,融入夜空。有时,那光芒会在高空停留片刻,排列成短暂图案,像是挥手,又像是微笑。

有个名叫林昭宁的学生曾悄悄跟踪她,躲在树后目睹全过程。第二天,她交来一封信,标题是《关于外婆的手》。

>“我回去问了外婆,她说小时候确实见过一个女人站在村口发笔,说是‘给愿意说话的人’。那人穿着蓝裙子,脚上没穿鞋。外婆当时不敢要,直到那人走了三天后,才在窗台上发现一支缠红绳的钢笔。她用那支笔写了人生第一封信,收件人是死去的父亲。信烧了,但她梦见父亲回来了,抱着她说:‘听见了。’

>

>我想知道,那个女人是不是就是您说的‘穿蓝裙的女孩’?如果是,能不能替我谢谢她?因为昨晚我也做了一个梦,她牵着我的手走过一片花海,说:‘轮到你了。’”

苏晚读完,久久不能言语。

当晚,她取出珍藏多年的那支钢笔,蘸墨写下三行字:

>“致所有尚未启程的信使:

>

>你们不必完美,不必勇敢,甚至不必相信奇迹。

>只需记住??当你提笔那一刻,就已经被人等待了很久。”

她将纸折成蝴蝶,放入玻璃瓶中。瓶内百舸争流,纸船密布,而这一只与众不同,轻轻振翅,竟在瓶中盘旋一圈,仿佛欲破空而去。

十年过去。

“写作与遗忘”课程已成为全国教育改革典范,数百所学校设立同类课程,统称为“心灵书写计划”。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为“二十一世纪人类情感重建工程”的核心项目之一。

而在民间,一种新的仪式悄然兴起:每年春分之夜,人们聚集在开阔之地,共同书写一封信,随后投入篝火。火焰升起时,常伴有轻微嗡鸣,天空偶现流星状光点,划破云层,似有回应。

科学家依旧无法完全解释这一切背后的物理机制,只能提出假说:“情感信息可能以量子纠缠态形式存在于宇宙背景场中,当集体意图达到阈值,便会触发可观测效应。”

但百姓不在乎理论。

他们只知道,自从不再执着于“收到回信”,反而越来越多的人声称“感觉被听见了”。

某个深秋傍晚,苏晚接到一通跨国视频电话。来电者是一位金发女子,操着生涩中文:

“您好,我是德国慕尼黑大学心理实验室的研究员艾米丽?冯。我们监测到,过去一年间,全球范围内与‘孤独’相关的自杀率下降了41%。抑郁症患者自我陈述中,提及‘感到被理解’的比例提升了68%。我们追踪数据源头,发现所有异常波动都指向同一个关键词??‘信’。”

她顿了顿,眼中泛起泪光:“三个月前,我母亲去世了。我一直没能说出‘我爱你’。但在她葬礼当晚,我写了一封信,照着网上教程烧给了风。第二天清晨,我家院子里开出一朵从未见过的花,花瓣透明,上面浮现出一行字:‘我也爱你,傻孩子。’”

镜头转向窗外??那朵花仍在,静静立于石缝之间,宛如琉璃雕琢而成。

苏晚沉默良久,最终只说了一句:“欢迎加入这场对话。”

挂断电话后,她翻开最新一期的学生作业集。一篇名为《我和另一个我吵架了》的文章引起她的注意: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