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从大明王朝开始横推诸天 > 第210章 武经出世重塑体系 7200(第5页)

第210章 武经出世重塑体系 7200(第5页)

以他如今武道至人的眼光看去,以往的修行路途,其实也走了不少的弯路,这些繁琐枝蔓,便可适当修剪、精简。

就比方说,在炼体阶段,若是能够以内力、真气一类的力量辅助,要四炼大成,甚至是修成无漏之体,也不会那么复杂。

最终,徐行将这全新体系,总结为铸身三重、洪炉三炼、真形三关。

其中的铸身、洪炉两个境界,便对应此界的筑基修士、结符羽士,真形三关则是对应由真人到大真人境界的跃升。

铸身境界,便是脱胎于四大炼的外炼法。

辅以观想法,锤炼筋骨皮,等到火候足够,便能从无到有,练出内力种子。

之所以舍弃炼肉这一关,则是因为等到练成无微不至的内力后,再来锻炼肌肉要更为简单。

铸身三重成就后,修得内力后,便是内炼的洪炉三炼,炼精、炼气、炼神。

炼精便是用内力伐毛洗髓,令得凡躯脱胎换骨,炼气则是要采集天地罡煞,将半虚半实的内力,升华为真实不虚的“真气”。

炼神则是要养出独属于自己的拳势,纵然不动手,甚至不动真气,亦可用拳势断灭魂魄。

徐行之所以将大明王朝世界,宗师们特有的拳势,放到后面,就是因为他发现,从体魄中升华出这种精神意境,实在是太过艰难。

若是有内力、真气这两关作为缓冲,再来修成拳势,即便不是水到渠成,也是拾阶而上、按部就班,难度大大降低。

洪炉三炼完成后,武者的精、气、神便已抵达了一种三才相生的圆满境地。

因此,他们此际能将天地视为洪炉,锻造属于自己的真形法体,朝着完全非人的境界进发。

真形三关的第一关,名为修玉阶,又称神气合抱,先天一气。

神意和真气,本就是互相促进的关系。

而抵达这种三才圆满的境地后,武者更是能将真气和神意真正融为一体,获得另一种性质更胜罡、煞的力量。

这是徐行从“十二玉楼天外音”,以及青城剑宗的纯化剑诀中,得来的体悟,他将这种力量,称为先天一气,譬喻“登天玉阶”

有了先天一气后,武者便可尝试迈入第二关,徐行称为“辟宫观”,也即是用凝练“空境场域”的法门,开辟五脏庙,凝聚五大身神。

紧接着,便是真形三关的最后一关,“登紫府”,要武者利用先天一气及五脏宫观,将自身的魂魄养育壮大,化为武道元神。

到了这一步,人身小天地便算是彻底成就,不输道基圆满的大真人。

今后的修行,便是体运天道,磨炼武道元神,等待形神圆融无碍,便可尝试冲击拳意实质,以己心代天心,把握阴阳,斡旋造化。

不过,徐行虽是划分出了九个阶段,但是在他看来,这铸身、洪炉、真形三个大境界,其实每一步都还有可阐发之处。

甚至于,每一个大境界的尽头,都有着难度更高的极境。

譬如铸身境界的“肉身合炼”,洪炉境界的“纯阳气血”,真形境界的“三头六臂”。

只不过,由于难度太高,徐行并没有整合进这个武道体系中。

到了他这个地步,看待修行体系,已不只是从战力出发,而是要考虑到生命层次的超拔,以及普世性。

除了代表更强战力的“极境”外,其实这条武道上还存在众多分支岔路。

譬如张三丰走的那条以气元、神元为主的天人武道,便是其中之一,钱塘君等人仿照上古神魔法相,修炼的神魔武道,亦是一项。

徐行也将这些分支记录了下来,就当做是课题,交由平天教的后辈弟子们来发扬光大。

到了徐行这个地步,他对武道的认知,已经超越了单纯的修行法,而是到了理念层面。

在徐行看来,所谓武道,便是纯粹的应用、实证之法。

其中固然接纳了种种如“天人合一”、“自性真如”等玄虚理念,但这些理论都应为实践服务,指导实践。

即便最终目的不同,只要符合这个标准,无论是何种修法,都可以被称之为武学。

换言之,徐行根本不在乎如何解释这个世界,他之所以会去了解天地法则,只是为了更好的改造这一切。

这部遍述徐行一生所学的经典,最终被命名为《武经》,引为平天教根本之法。

徐行也将这部《武经》抄送给了司马承祯、李云显,与借助两位真仙的眼界和智慧,不断完善经书中的道理。

至此,平天教开山大殿前要做的一切准备工作,都已就绪,只待时机一到,便可正式昭告九州四海,开宗立派,广纳门徒,伸武道于天下。

(本章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