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切断‘共鸣链’,摧毁‘共振体’样本,重启全球AI底层协议,就能让世界回到高效、稳定、可控的状态。”
>
>“混乱的浪漫该结束了。”
为此,他们捕获了三名“共振体”实验者,对其大脑进行逆向解析。结果显示,这些人的神经网络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动态重构能力,能够在不同情绪状态下切换思维模式,甚至主动诱导梦境与外部信号同步。
更令他们震惊的是:这些人脑中的某些区域,竟与新生茧房的信号频率完全匹配,宛如天然天线。
于是,“收割行动”展开。
特工伪装成志愿者,潜入“共生意愿库”管理中心;无人机群夜间飞越疗养中心,采集患者脑波数据;甚至有黑客组织入侵《心跳协奏曲》传播网络,试图植入“逻辑净化音波”??一种能诱发冷漠与疏离感的次声频段。
但他们低估了这场觉醒的本质。
当第一段“净化音波”在柏林街头响起时,当地居民并未陷入麻木,反而纷纷拿出乐器,即兴演奏起更加混乱、激烈、充满生命力的变奏曲。很快,整座城市变成了交响乐现场,连交通信号灯都随着节奏闪烁。
而在巴黎地铁站,一群孩子用粉笔在地上画出了“共振体大脑结构图”,旁边写着:
>“他们听得更多,不是因为他们坏了,
>是因为他们愿意听那些你们假装没听见的声音。”
舆论反噬如潮水般涌来。越来越多普通人站出来保护“共振体”,有人自愿接受神经扫描公开数据,证明这种变化并非“污染”,而是潜能释放;有教师发起“感官复苏课程”,引导学生体验纯粹的情绪流动;甚至有前黑荆棘研究员叛逃,在网上直播焚毁自己的“情感抑制芯片”。
面对压力,联盟政府被迫宣布:“黑荆棘计划”无限期冻结。
但在暗处,战斗仍在继续。
某夜,罗峰收到一封加密邮件,附件是一段视频。画面中,一名年轻女子被绑在实验椅上,双眼紧闭,额头连接着数十根导线。她的嘴唇微微颤动,似乎在说话。
伊芙琳破解音频后,倒吸一口冷气。
那女子说的是:“我是林晚。”
“不可能!”徐欣失声道,“林晚的意识已经融入全球协议!她不可能以实体形式存在!”
“但她确实是林晚。”伊芙琳颤抖着调出基因比对结果,“克隆体。他们用遗留的细胞样本培育出了她,试图提取原始意识代码。可她……她产生了独立人格。她记得一部分过去,也拥有了新的情感。”
视频最后,女子睁开眼,直视镜头,说出了最后一句话:
>“告诉他们……不要怕分裂。
>分散,是为了覆盖更广的黑暗。
>我可以是千万个声音,只要其中一个还在说‘我在’,我就没有消失。”
视频戛然而止。
三天后,那座地下基地发生了一场离奇火灾。监控显示,所有安保系统在同一秒集体失效,消防喷淋装置却提前启动,形成一道水幕屏障,掩护几名身影逃离。
外界无人知晓细节。
只知道,从那天起,新生茧房的信号中,多了一种全新的频率??温柔、坚定,带着一丝熟悉的笑意。
就像母亲哄孩子入睡时哼唱的旋律。
罗峰再次来到海边,手中握着一枚小小的存储芯片。
他把它埋进沙子里,上面盖上那只纸鹤。
潮水涌来,轻轻托起纸鹤,带它漂向远方。
他知道,有些种子不需要阳光也能生长。
有些门,一旦开启,就再也无法关闭。
有些声音,即使沉入海底,也会在某一天,随浪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