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家父刘宏,我躺平了 > 第487章 皇子(第1页)

第487章 皇子(第1页)

洛阳南宫,嘉德殿。

迁都的收尾工作千头万绪,但蔡琰以其一贯的沉稳与干练,将各项事务梳理得井井有条。政务从长安传来,再由她这里分发、执行、反馈,流程顺畅得几乎让人忘记这中间隔着重山复水。她不仅完美。。。

潮水退去后的沙滩上,细沙如时间之灰,一层层铺展在晨光里。林晓舟没有回头,但她知道那个孩子还在那里,正用稚嫩的手腕控制着断枝,在沙地上反复描摹那个字??“我”。她走得缓慢,每一步都像是踩在记忆的边界线上。十年前,她在归宗岛第一次写下这个字时,手也在颤抖;那时她还不懂,提笔不是为了表达,而是为了确认:我还活着,我存在。

她走进林间小径,两旁的蕨类植物沾满露珠,轻轻拂过她的裤脚。远处传来钟楼残钟的微响,频率依旧与半人马座信号同步,已持续整整三年零四个月。科学家们终于放弃了解释,转而将其纳入“文明共振指数”的监测体系。如今,全球已有七百二十三个观测站记录到类似现象??每当某地出现首个自发书写的个体,附近的古老金属器物、石构建筑甚至地下水脉,都会产生极其微弱却可测的共振波动。

这不再是巧合。

林晓舟抵达长老会会所时,李昭华已在等她。十年未变的素色旗袍,鬓角染霜,眼神却比年轻时更加锐利。“昨夜,‘渊瞳八号’在马里亚纳裂谷西侧发现新刻痕。”她说,声音低沉如海底暗流,“不是一百格写字本了……是一整面墙。”

投影开启,画面来自一万零九百米深处。岩壁被人工打磨成平整平面,上面密密麻麻布满了汉字,从最基础的“一二三”到复杂的哲学短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道可道,非常道”。更令人震撼的是,这些文字并非由一人所写??笔迹分析显示至少有十七种不同风格,跨越数十年甚至上百年。有些字迹边缘已被海水侵蚀模糊,有些则新鲜得如同昨日才刻下。

而在整幅铭文的中央位置,一个巨大的“**信**”字赫然独立,周围环绕着无数小字,像是信徒对神谕的注解:

>“信者,心印也。”

>“不信之人,终将失名。”

>“我们在此等你落笔。”

“这不是教学现场了。”林晓舟轻声道,“这是……一座庙。”

李昭华点头:“我们推测,南极的周维舟、海底的无名书写者、火星的孩子们……他们之间存在着某种隐秘联系。不是组织,不是指令,而是一种共鸣机制??当一个人真正写下‘我’的时候,另一个人就会听见。”

“就像钟声。”

“就像心跳。”

会议室内陷入长久沉默。窗外,一群归宗岛少年正在练习书法。他们不用纸笔,而是用手指在空气中划动,口中默念笔顺。这是新一代“归源塾”的启蒙方式??先让身体记住文字的轨迹,再交给心灵去理解意义。

三天后,联合国特别委员会召开闭门听证会。议题是是否应公开所有“归源坐标”的真实用途。反对派坚持认为,过度传播可能导致伪造、滥用甚至宗教狂热;支持方则强调,隐瞒本身就是对“自发觉醒”原则的背叛。

林晓舟作为见证者发言。她只说了三句话:

“第一个字从来不是教出来的。”

“真正的文明火种,不怕风雨。”

“如果我们连信任都不敢给,那还有什么资格谈延续?”

投票结果:全票通过信息公开法案。

随后七十二小时内,三十六个原始坐标的精确位置、历史背景及已知发现全部上传至“星河纪元”公共数据库。人类第一次完整看到刘宏埋下的地图全貌??它不仅覆盖地球各大洲、深海、极地、高空轨道,还包括月球背面陨石坑内的一处封闭洞穴,以及金星云层中漂浮的微型探测器残骸,其外壳刻有微型汉字:“观天者立此”。

全球掀起新一轮探索热潮。民间团队、学术机构、甚至青少年社团纷纷组建“寻源队”,奔赴各地遗迹。有人带着毛笔徒步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在千年佛窟残垣上补全一段失传的《论语》;有人驾驶私人潜艇潜入加勒比海沟,在珊瑚丛中发现一块青铜板,上面写着:“此处无人,唯心常在。”

而最惊人的发现,发生在青藏高原腹地。

一支由藏族牧民后代组成的青年科考队,在冈仁波齐峰北麓冰川融水中找到一处塌陷洞口。深入三百米后,他们发现了一个人工开凿的圆形大厅,直径约二十米,顶部镶嵌着数百颗天然水晶,排列成北斗七星与紫微垣的星图。墙壁上没有任何文字,只有一幅巨大壁画:七个不同肤色的人影并肩站立,手中各持一支笔,指向同一片虚空。

壁画正前方,摆放着一张石桌,桌上放着一支笔??非金非木,通体漆黑,表面流动着类似液态金属的光泽。经检测,其材质与火星基地使用的“陨铁碳芯笔”高度相似,但制造工艺远超当前技术水平。

更诡异的是,每当有人靠近石桌,壁画中的七个人影便会发出极其微弱的荧光,仿佛感应到了来者的意识。

消息传回洛阳,陈璃(海洋语言学家)立即提出假设:“这不是遗物,是装置。它在等待特定条件触发??比如,七个真正意义上的‘归源使’同时到场,并共同提笔。”

“谁定义‘真正’?”有人质疑。

“能写出‘我’而不模仿任何人的人。”她答。

于是,“七使召唤令”正式启动。全球范围内筛选出七位最具代表性的自发书写者:拉努(阿图瓦岛孩童)、周维舟(南极幸存者)、火星学生代表艾莉娅、岭南囚犯陈默、亚马逊少女卡雅、撒哈拉女孩玛依莎,以及最后一位??林晓舟本人。

邀请函以空白信纸形式寄出,附言仅一句:“你想写下什么?”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