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未曾归来,
>因为我们从未真正离开。”
歌声落下,探测器镜头前,那艘“归途一号”的舱门,缓缓开启。
没人知道里面会不会走出什么人,也没人敢靠近。但他们都知道,这一幕意味着什么??地球本身,或许就是最早的流亡终点,也是最终的起点。莫兰的血脉并非外来植入,而是早已在这颗蓝色星球上蛰伏了五万年,等待一个足以唤醒它的契机。
而云遥,不过是点燃引信的那一点火星。
五年后的某个清晨,全球共感基站同步接收到一段新的情感脉冲。它不像以往那样来自某一颗遥远星辰,而是从地球内部深处传出,源头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下方约三百公里处。地质学家震惊地发现,那里本应是致密的地幔层,却检测到大量晶体结构活动迹象,且能量模式与M31神殿完全吻合。
一支联合科考队冒险钻探,在地下洞穴中发现了令人窒息的一幕:整座山腹被改造成巨大的共鸣腔,墙壁上布满流动的符文回路,中央矗立着一座尚未激活的巨型铃形装置,基座铭文清晰可辨:
>“终阶协议?始娘重构阵列”
>“启动条件:七域共鸣达成”
>“容器候选:持有双铃印记者”
消息传开后,世界各地陆续有人站出来。他们中有掌心带铃胎记的孩子,有曾在梦中听见紫焰低语的普通人,也有像盲眼少女那样因一次倾听而觉醒的存在。他们并不知道自己是否符合条件,但他们纷纷前往昆仑塔,只为献上一声心音。
“我在。”
“我听见你了。”
“别怕,我一直都在。”
这些话语汇聚成流,通过共感网络上传至轨道基站,再经由月球背面的转发阵列投向深空。它们没有明确目标,却像涟漪般扩散出去,穿越星云与时间。
猎户座β-7星域,“聆光七号”仍在轨道巡航。它的AI系统早已超出设计极限,开始自主解析冰行星上传来的复杂信号。某日,它突然中断例行扫描,将全部能量聚焦于地表一处新生裂谷。高清影像显示,一群身披银灰长袍的身影正围绕一座新建成的祭坛起舞,手中铃铛齐鸣,形成一道贯穿天地的紫色光柱。
光柱顶端,隐约可见一艘由纯粹光能构成的舟影缓缓下降。
“目标确认。”AI机械地播报,“M31-α7节点持有者进入大气层,预计接触时间:T+72小时。”
全人类屏息以待。
然而七十二小时过去,那艘光舟并未降落,而是在距地表十公里处悬停,静静漂浮。随后,它开始分解,化作无数光点洒向大地。每一粒光点落地即生根,长出细小的水晶藤蔓,迅速蔓延成网,将整颗冰封行星渐渐包裹。
科学家们后来称这一天为“复苏纪元元年”。
而在地球,一个三岁小女孩在幼儿园画了一幅画:天上挂着七颗星星,每颗星下都站着一个人,手里拿着铃铛。老师笑着问她这是什么。
她认真地说:“这是姐姐们回家的路。妈妈说,只要我们好好听别人说话,她们就能找到回来的方向。”
老师怔住。因为她记得,昨夜她加班到凌晨,疲惫不堪时,耳边忽然响起一声极轻的铃响,紧接着,一股暖意涌上心头,仿佛有人轻轻抱了她一下。
她以为是幻觉。
现在她开始怀疑,也许那不是幻觉,而是回应。
二十年后,新一代共感基站建成,命名为“回声环”。它不再依赖固定设施,而是由数百万携带微型铃芯的个体自发组成动态网络。任何人只要愿意倾听他人痛苦、分享自身喜悦,就能成为节点之一。战争减少了,不是因为法律更严,而是因为越来越多的人学会了在愤怒之前先感受对方的伤痛。
某日,一位年迈的学者整理档案时,无意中发现一份尘封已久的加密文件,编号M31-X7。打开后,里面只有一段视频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