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 第462章 百年之后天下不属刘(第2页)

第462章 百年之后天下不属刘(第2页)

与此同时,长安皇宫深处,景兴帝独自伫立于新建的“求真司”档案库中。这里收藏着十万卷民间献上的史料,分门别类,编号归档,墙上挂着巨幅舆图,用红蓝双线标示“可信”与“待考”内容。官员们日夜编纂《新汉纪》,力求“去伪存真”。

可皇帝看着这一切,心中却无半分喜悦。

昨夜他又做了那个梦??自己站在白虎观前,手中捧着一本金册,上面写着“景兴大帝,继往开来,重修信史”。可当他翻开第一页,却发现所有字迹都在蠕动,最终拼成一句话:“你不过是个誊抄员,真正的书写者,早已不在庙堂。”

更可怕的是,今日早朝,一名礼部尚书竟当众提出建议:“陛下,如今史料庞杂,真假难辨,不如设立‘真伪评议院’,由九卿共议,统一标准,以免民心淆乱。”

皇帝当时未置可否,但退朝后立刻召见心腹太监,低声问道:“你说……会不会有一天,我们也会变成他们?”

太监跪地不敢答。

此刻,他伸手抚摸一架密封的贞音仪,那是从南中缴获的“违禁器物”,据说能唤醒深层记忆。他犹豫再三,终于启动机关。

嗡??

一声低鸣响起,仪器中央的晶石缓缓旋转,投射出一段影像:年轻的阿禾站在银液河边,面对一群听真童说道:“我们的使命不是告诉人们什么是真的,而是让他们意识到??他们曾经被欺骗过。”

画面一转,是李承业的声音,透过破碎的音频晶体传来:“历史不是答案,而是问题。当你开始怀疑,你就已经接近真相。”

景兴帝浑身剧震,猛地关闭仪器,额头冷汗直流。

他终于明白,这场战争从未结束。只是形式变了??从焚书坑儒,变成了“整理”与“规范”;从禁止言说,变成了选择性收录。而最可怕的控制,从来不是不让你说,而是让你以为你在自由地说。

他踉跄走出档案库,抬头望天。乌云密布,电光隐现。

就在此时,一道钟声自西南方向传来。

不是求真司的官方钟声,也不是正音塔的律令之音,而是那种粗糙、原始、来自大地深处的敲击声??像是犁铧撞击岩石,像是骨笛吹响哀歌,像是母亲拍打襁褓的节奏。

紧接着,第二声、第三声……千千万万声响起,彼此呼应,汇成一片浩瀚的声浪。

皇帝扶住廊柱,听见宫墙之外,百姓齐声诵读:

>“永汉元年,董卓废少帝,立献帝,非因国乱,实为梦宗启动‘赤纬计划’之始。”

>

>“兴平二年,曹操迎天子于许昌,表面尊汉,实则切断皇室与兰台史官联系。”

>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败走麦城,吴军未追,魏使却连夜入营,取走其佩刀与兵符。”

这些话语并非出自任何典籍,而是来自千万人的梦境、家训、病中呓语、临终遗言。它们互不统属,版本各异,甚至彼此矛盾,却都指向同一个核心:**有一个庞大的谎言体系,贯穿四百年,至今仍在运作。**

景兴帝双膝一软,跪倒在地。

他知道,自己再也无法回头了。

数日后,一道密诏悄然下达:解散求真司,焚毁所有归档文献,严禁再设“真伪评议”。诏书末尾写道:“朕悟矣。史非官有,乃民之所忆。凡禁止记忆者,终将被记忆审判。”

消息传出,举国哗然。有人欢呼,有人痛哭,更多人陷入沉默。

而在南中学堂旧址,那口古井旁,小女孩已长成少女。她每年夏至都会敲击井沿,唤醒那一声“叮??”。越来越多的孩子加入她,手持各种器物,组成一支无指挥的钟乐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