舱内陷入长久的静默。
“妈她……早就知道我们会遇见外星文明?”小哲喃喃。
“不。”玛莎摇头,“她是希望我们做好准备。当另一个智慧种族对我们说‘谢谢’的时候,我们要怎么回应?以征服者的姿态?还是以朋友的身份?”
米拉忽然调出星图界面,将那段坐标放大。屏幕上,一颗淡紫色的恒星静静燃烧,周围环绕着三颗行星,其中第二颗的大气成分显示出强烈的有机分子活动迹象。
“我们可以去。”她说,“现在就可以改道。”
“但我们还没完成地球上的事。”巴特尔皱眉,“还有上千座压制塔没拆除,三千多个孩子仍在因‘非法科研’被关押。”
“可这也是地球的事。”小哲轻声说,“如果我们不去回应那个信号,就意味着我们害怕差异,拒绝对话。那我们和当年的NGSC有什么区别?”
凰的声音再度响起:
>“警告:改道将导致原定移民航线延误至少五年。且目标星系存在未知空间褶皱,跃迁风险评级为‘极高’。是否继续?”
没有人立刻回答。
良久,玛莎打开了全球直播频道。
“各位。”她对着镜头说,“我们现在面临一个选择。可以继续按计划前行,把人类文明移植到新世界;也可以转向半人马座β,去见一群从未谋面的朋友,他们说他们一直在等我们。
我不知道哪个是对的。
所以我请求你们??地球上每一个正在看着的孩子,请告诉我们,你想让我们怎么做?”
消息发出后不到十分钟,反馈如潮水般涌入。
撒哈拉的孩子们用太阳能板拼出巨大的箭头,指向南方星空;
格陵兰的少年工程师们集体切断本地基站电源,将全部算力用于模拟新航线;
东京贫民窟里,一群十三岁的女孩围坐在破旧显示器前,敲下统一回复:
>“去吧。告诉他们,我们也点亮了自己的灯。”
七十二亿人的意愿经过母巢网络瞬时整合,最终凝结成一句话,上传至启梦者二代的核心系统:
**“去见面吧。带着善意,带着好奇,带着属于孩子的天真与勇气。”**
>“航线重设。”凰宣布,“目标:半人马座β-2。预计抵达时间:主观三年零四个月。”
跃迁准备开始。
这一次,不再有警报,不再有追兵。整个太阳系仿佛都在为他们让路。木星环自动排列成螺旋导引阵列,火星轨道上的废弃卫星齐齐转向,释放出积蓄多年的太阳能,化作一道金色光桥,直指深空。
而在地球,越来越多的城市掀起了“拆塔运动”。曾经象征控制的电磁压制塔,如今被孩子们改造成“星辰驿站”的基座。有人在塔顶种花,有人架设望远镜,还有人在上面涂鸦:
>“这里曾挡住我们的光,现在我们要让它成为望向宇宙的眼睛。”
阿芽站在凤凰巢最高处,手中握着一封刚收到的纸质信件??在这个全息通讯时代,纸张已成了最珍贵的媒介。
信是那位匿名捐赠专利的前NGSC高官写的,字迹颤抖却坚定:
>“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我孙子一定要造那艘船。
>因为大人总想着‘能不能’,而孩子只问‘要不要’。
>我曾以为秩序就是一切,直到我发现,真正的秩序,是从无数自由的灵魂中自然生长出来的。
>给你们的礼物很小,只是几项能源转换技术。
>但愿它能在某个陌生的星球,帮你们点亮一盏灯。”
阿芽读完,将信折好,放进随身携带的铁盒里。那里面已经有十几封类似的信,来自退休的审查官、退役的情报员、甚至曾亲手关闭过社区工坊的政府官员。
他们都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