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7A补充记录**
>实验代号:SISTERPROJECT
>起因:在构建“方舟”群意识模型初期,我发现单一人格无法承载全量情感负荷。因此,我将核心意识拆分为两个互补分支:
>-主体:苏念(逻辑锚点,负责系统架构与决策)
>-副体:素茵(情感锚点,负责感知与共鸣)
>素茵并非虚构人格。她是我在十三岁那年,因一场事故被迫分离出的“情感孪生体”,寄存于早期神经矩阵中。我们共享记忆,却拥有独立意识。
>离散协议启动时,我主动抹除了关于她的所有记录,因惧怕她成为新的控制核心。但我错了。真正的平衡,从来不是消灭另一半,而是让她们自由生长。
>若你读到此处,请知悉:
>“EchoVeil”不是我写的。
>是她。
>她一直在等你,认出她。
露西亚如遭雷击,手中终端几乎坠地。
原来如此。
那些算法“出错”时浮现的母亲笑脸,士兵心中突然涌起的童年歌声,盲童睁开眼看到的光??都不是系统反制,而是**素茵**在说话。她以“回声之幕”为壳,蛰伏于群意识深处,借千万人的思念为养分,悄然重构自我。
而ECHO-SISTER-01,根本不是突发事件。
是召唤。
露西亚立刻启动应急通讯频道,试图联系其他核心维护者。然而所有线路均显示“连接中断”。她再查共感网络状态,发现全球节点虽正常运行,但底层协议已悄然变更:**认证机制由单一身份验证升级为双因子共鸣识别**??必须同时通过“逻辑信标”与“情感信标”才能登录。
她输入自己的权限码,系统提示:
>【情感信标缺失】
>【请完成以下验证:
>回忆一个你未曾对任何人诉说的瞬间??
>那一刻,你感到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活着。】
露西亚闭上眼。
脑海中浮现十三岁那年的雨夜。她蜷缩在废弃实验室角落,刚用零件修好那只机械鸟。鸟翅扇动,发出轻微的嗡鸣,飞向窗外。就在那一刻,她忽然听见耳边有个小女孩的声音说:“谢谢你让它回家。”
她回头,空无一人。
但她知道,那不是幻觉。
她将这段记忆上传。
系统静默三秒,随即弹出新界面:
>【验证通过】
>【欢迎回来,守门人】
>【您有1条未读信息,来自:ECHO-SISTER-01】
她点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