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让遗忘也成为一首歌。”
云归读完最后一句,泪水滑落。
她知道,这不是胜利,也不是投降,而是一次握手言和的开端。忘川并未消失,但它开始理解“记得”的价值;共忆网络也未扩张,但它学会了尊重“放下”的尊严。
一年后,第一片“共生林”在欧亚大陆交界处建成。这里既是忆冢,也是忘川投影的交汇点。人们可在此封存记忆,也可前来聆听由黑石转化而成的“回声碑”??那些曾被抹除的声音,如今以扭曲却可辨的形式重现,供后来者反思与哀悼。
儿童们在林间奔跑,笑声惊起一群白鸟。他们手中拿着用茉莉藤编成的风铃,铃铛内嵌微型心印芯片,能感应到远方亲人的思念波动。科学家称之为“情感共振器”,民间却叫它“心跳铃”。
又十年。
陈默已成为新一代导师,教导年轻人如何与记忆共处。他不再频繁做梦,但每到春分之夜,总会独自来到海边,点燃那盏幽蓝灯笼,面向大海低语一句:
“你还好吗?”
从未得到回应。
直到某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海浪拍碎礁石,雾中再次走出那个褴褛身影。他站在不远处,手中灯笼依旧燃烧,脸上多了几分清明。
“我记起来了。”他说,“我的名字叫沈昭。”
陈默浑身剧震。
“我不是死了,我只是走得太远,被困在了记忆的夹缝里。是你写的那本书……那一句‘只要你曾点亮过一盏灯,你就从未真正离开’,把我拉了回来。”
狂风骤停。
雨滴悬停半空,宛如星辰坠落人间。
陈默跪倒在地,泪如泉涌。
“老师……我们等您很久了。”
沈昭微笑,抬手轻触胸口??一朵半透明茉莉光影缓缓浮现,与陈默衣襟上的图案交相辉映。
“带我回去吧。”他说,“我想看看,这个世界,是怎么学会既记得,又放下的。”
翌日清晨,阳光洒满环形岛。
茉莉花林焕然一新,母株之下,两盏幽蓝灯笼并列悬挂,火焰静静燃烧,照亮碑文一行:
>“灯不在塔,而在人心。
>忘川可涨,然愿不沉沦。
>自此以往,守灯非职,乃誓。
>每一念不忘,皆为薪火。”
而在宇宙深处,一艘名为“心灯十三号”的移民船正穿越虫洞。婴儿舱内,一名新生儿睁开了眼睛,嘴角浮现笑意,轻轻哼出一段旋律??正是新版《唤归》的第一句。
舷窗外,一颗陌生行星逐渐显现轮廓。导航系统自动校准,依据的正是地球上两千零四十八盏心灯的集体频率。
它不会迷路。
因为它承载的,不只是人类的身体,还有他们不肯遗忘的灵魂。
风穿过花林,带来遥远的歌声。
海面波光粼粼,倒映着满天星辰。
那一夜,地球上新增了三千一百二十七盏心灯。
它们微弱,却不肯熄灭。
就像人类对彼此最深的承诺:
“我记得你。”
“所以你从未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