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扶苏穿成宋仁宗太子 > 5060(第8页)

5060(第8页)

造出优势,再用优势碾压,这才是战争的本质。

所以兵力、武备、人心……

他该如何筹谋呢?

扶苏醒来之后,还是久久不能回神,满脑子都是昨夜梦中的内容。因此还被苏轼打趣:“怎么了,风光迷糊了,是不是梦里还在风光呢。”

扶苏一下子清醒,恼怒道:“我哪有!”

“赵小郎,你否认也没用啊。”苏轼无辜地摊手:“事实证明,小郎就是国子监目前风头最大的人。不过我们国子监也是,嘿嘿,现在肯定在汴京也出名了吧?”

苏轼还真没说错。

国子监是最高教育机构,司掌全国教育,出版图书、管理官学。但在范仲淹改革之前,它在朝廷眼里,是个官僚子弟科举前的补习冲刺班,一堆名师给改作业、押题的。在范仲淹提出国子监改革,分斋+引入地方学子后,存在感变得高了些。

昨天过后,却一夜扬名每个官府衙门。

因为什么?还不是因为官家!

封建时代,皇帝就是举国最大的顶流。他的每一道政令、每一句话,乃至于不小心绊了一脚,都有人放在心上,并为此诚惶诚恐。

更何况昨天,官家当众明确表示:我看国子监的学生们很感动,尤其是他们亲自下田种菜,这个制度就很好啊!汴京各衙门不该努力学起来吗?到时候,朕可要检查结果的。

各衙门:“……”

还能怎么办,官家让种菜,种呗!

于是每个衙门的前后,都临时开辟了一块菜田。但问题又来了,大家都是当官的,谁负责日常官衙事务,谁去刨那两亩菜田?关于这个问题,每个衙门都闭门商量了一番,最终决定,平时就眼里没活、天天摸鱼的,种菜去吧你们就!

扶苏后来听说了这事,简直笑出眼泪。

宋朝衙门里最多的是什么,不就是冗官嘛。让冗官们去耕田种菜,还能把他们从吃白饭的兑换成额外的生产力。不亏,一点也不亏!

而且,一股奇妙的攀比风气也在悄然蔓延。

昨天,御史台刚洒了大白菜的种。

今天,大理寺试图挑战高难度作物,葡萄!

明天,相公自掏腰包,从自家庭院移栽了一棵百年桃树到政事堂!

而在汴京某地,一处不起眼的官衙里,本部大小官员们正济济一堂,面色严肃。

“诸位同僚,此乃我鸿胪寺危急存亡之秋也。”

“是啊,我鸿胪寺日常接待使节、翻译通事、管理朝贡业已分身乏术,已经数年没有新人,更没有多的人手种菜。诸君家中更无什么奇珍。到时候种不出菜,屈居人下,被别的部门嘲笑,说不得还会被官家怪罪,该如何是好?”

堂中无人应声,一时沉默。

突然有人说:“我可不想被街道司那群人嘲笑。”

“没错。”

“我也是!”

显然,同为冷灶衙门,鸿胪寺与负责公共基础设施街道司的恩怨颇深。输给谁也不想输给他们。

坐在上首的人捋着胡须,长长地叹气,似乎下了一个艰难的决定:“看来,只有那一个办法。”

“什么?”

“把占城、大理等地的朝贡之物种入地里,然后听天由命。也能落个求新、求奇、求巧的美名,诸君以为如何呢?”

“万一什么也种不出,可怎么办?

“官家仁慈,想必不会怪罪,再说了,咱们努力过,也不至于低街道司一等。”

“就这么办!”

那时候,还无人意识到他们种下了什么——

作者有话说:猜猜是什么?

第54章第54章就这样为几斗米折腰。……

中原王朝对南方的实控,自汉武帝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