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扶苏穿成宋仁宗太子 > 90100(第19页)

90100(第19页)

“所以,答案是读得不怎么样,对吗?”

狄青长长地叹气:“是。”

又不知是解释,还是给自己下判断:“狄某实不擅长此道。”

扶苏意味深长地摇头:“哪里的话?”

在他第一世那个年代,他认识的儒生,手上都是有点功夫的。辩不过的用拳头说话也不是没有。出将入相从不是一句空话,朝堂上最起码也是范仲淹、韩琦般文武双的人物。

他混迹其中,还被父皇评价为“仁弱”呢。

也不知是什么时候起,不对,就是自宋开国以来,文臣武将之间才有了泾渭之别,亦严格限制交往。以至于后世竟然把它当成了封建社会自古以来的传统。

扶苏第二世时,还好不习惯。

所以当他听到狄青不自信时,立刻摇头连连:“你先告诉我吧,你读了哪些书?”

狄青:“……”

真的要公开处刑么?

他黢黑的脸上,罕见露出了犹豫之色,半晌才吐出了几个名字。扶苏一听立刻用手盖住了眼睛:好嘛,这不是相当于没读吗?

“狄将军呀,你忘记答应过我什么啦?你可是要给将士们以身作则的。”

现在只能做个反面典型。

狄青微微张开嘴,咽了口唾沫,似是因极度震惊而显得茫然了:“赵小三元,你的意思是说,他们都要通读那些?”

通读《诗经》《礼记》《尚书》《春秋》《周易》?

“当然不是了。”

扶苏自己就是突击过升斋考试的人,深知这几本书的可怖指数。但士兵们至少要认得字,通晓基本的常识和礼仪吧?

他凝望着狄青因刺字略显狰狞的侧脸,突然萌生了一个想法。

——专为士兵们编一本教材,怎么样?

至于试阅的小白鼠,不是现成的么?

底层百姓出身,一度喜欢睁凶斗勇,性格和文化水平最能代表士兵的人,就在他眼前。

扶苏一下子握紧了拳头,找到了下阶段的努力目标,信心满满道:“狄将军,你放心,我一定会教会你的。”-

“哟哟哟,这是谁啊?草民见过正五品枢密都承旨大人!”

熟悉的稚气声音响起,扶苏头痛地揉了下额角。不用问就知道是谁来了。

他立刻看向苏轼,不客气地还嘴。

“怎么,你嫉妒了?”

苏轼明显卡巴的一下,嘟嘟囔囔地走到了扶苏的身边坐下。

“是啊,我们嫉妒了。”

接话茬的却是范纯仁。他朗笑道:“探亲假才区区三月,你便授官、履职、述职、受赏,走完了寻常进士三年的流程。”

扶苏无奈道:“师兄!你也打趣我!”

范纯仁也是知道他身份的人了。什么“嫉妒”的话纯属打趣罢了。唯一值得扶苏欣慰的是,他的师兄不愧是范仲淹之长子,心性之豁达不亚于其父。默默调理好之后对他一切如常,并不因为他身份多说什么、或者不敢说什么。

此刻,他们一圈的熟人围着商量的情形,恍然令扶苏想起在国子监的时光。

当然,队伍中还多了晏几道和张载二人。前者是他资善堂时期的小伙伴。今科春闱高中第二十七名,和扶苏本人、苏轼一起,为庆历五年的科举赋名为“神童榜”。

后者则是他新认识的太学子弟。未来的“横渠四句”创始人,关学学派开创者。

苏轼、曾巩、晏几道、张载、范纯仁……放眼望去,小半本《宋朝文学史》都在这了。

“所以,赵小郎你今日唤我们来,是为了何事呢?是朝堂上有什么为难的问题相商?”

原本兴致缺缺的苏轼立刻凑上前。

“是什么是什么?”

能接触到枢密院的消息,可不是他们这些还没选官的新科进士能做到的。他们多数要被分往全国各地当一县的父母官,少部分留在汴京,被分配到一个闲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