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扶苏穿成宋仁宗太子 > 100110(第9页)

100110(第9页)

“这……”

他吸了一口气:“是教人如何识字的。”

“什么?”

“怎么可能呢!”

诧异的惊呼声此起彼伏,竟然有和刚才的对骂一较高下的感觉。也无怪人们吃惊,识字?那是要交粮食当束倏,在学堂才会教的内容啊,怎么可能出现在一份两文的报纸上?

当即就有人表示不信。

书生无奈地把报纸摊开,循环展示在众人的面前:“我骗你们作甚呢?”

他也是倒霉,本来自己买了份报纸,在饮子店细看的。不知不觉间吟哦文章出声之后,“诸葛亮”“司马懿”几个字顿时惹得一群人围观。

扶苏在一旁又帮腔道:“是真的,上面展示了‘雪’‘花’‘兵’几个字的写法,都是诸葛亮故事里出现过的字。特别简单,正常人一看就能会认的。”

“这位小郎君,你说得可是真的?”

“当然!”扶苏斩钉截铁。

他好像又回到了自己卖糖画,兼任金牌销售的时刻了。说人是“聪明人”多不会认,但觉得自己不正常的没几个。

当即,他就听到有不少人嘟嘟囔囔:才两文,能认字,要不我也买一份去了。

就算自己看不懂,也可以留给孩子啊。

扶苏微勾了唇角,趁热打铁了起来:“上面还写了大宋的最北、最南、最东、最西端在哪里呢。据说最南边在几千里之外的海岛上,一整年都在度夏。”

他说着还偷偷瞪了苏轼一眼。可惜后者对这跨时空地狱笑话毫无所觉,回敬了他一个鬼脸。

扶苏皱皱鼻子,自讨了个没趣,又接着编起自己临场的安利词去了。

而王安石已经听得微微出神了。三元郎口中的最北边风光,竟然真与他的在边关的见闻几无二致。他的眼神放空,似是回忆起了几个月前惊心动魄的岁月。

最终让他回过神的,还是一声稚里稚气的“王大人——”

苏轼十分自来熟地凑了过来:“大人,关于三元本人,您难道就没什么想问的么?”

王安石沉默了一下。

怎么会是没有,是很多,太多了。

他望了眼人群中长袖善舞,把原本要吵架的人哄得服帖的小扶苏,豆丁般的身影渐渐模糊,变成了个谜团的形状:“……你刚说的,引起人群纷争的罪魁祸首,到底是何意?”

刚才明明没看到三元郎引战啊。

妙悟也感兴趣地凑过来,竖起两只耳朵仔细听清:她也好想知道肃儿到底有多厉害!

“哦那个啊,大人有所不知,其实三元他除了主编外还当过一次官,是陛下亲封的从五品劝农使……”

待扶苏从人群里脱身,回到座位后,看到的就是一个对他不明觉厉、敬畏有加的王安石。

他一眼猜出了罪魁祸首,扭头就问:“你跟他说什么了?”

“天啊,我好冤啊!”苏轼捂着嘴,幸灾乐祸地说道:“把你全部的光荣事迹讲了一遍而已。夸你还不行吗?”

但他的目的绝对不是夸我那么简单,肯定是想看我出丑吧,明明知道我很不擅长被人当面夸的!

扶苏还试图补救:“那个,介甫先生啊,你别听苏小郎乱讲。”

“不。”王安石板起脸来。他本就生得不甚和善,不苟言笑起来愈发吓人:“我终于知晓官家为何召我入汴京了。”

原来是来学习的。

倘若赵小三元所言非虚,报纸的内容全由他编纂的话,他写得出一份报纸,但只会停留在区区一主编位上吗?不会。还有更多值得他出手的事情。那到时候,报纸该何去何从呢?

……那就得靠自己这个副主编了呗。

王安石不愧是官途至相公的人,竟然一下猜准了官家,准确来说是扶苏本人的想法。对于这份任命,他再起不了抗拒的心思。德化百姓、泽被天下的道路上,能起到些许作用就足以万古流芳。

他一边思索着,一边对扶苏行了一个郑重的大礼:“恳请状元郎教我——”

扶苏倏然瞪大了眼睛:“诶?”

“等等,王大人别这样啊,我受不起的!”

——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