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扶苏穿成宋仁宗太子 > 110120(第8页)

110120(第8页)

赵宗实摇头连连。

扶苏不死心:“真没有了?”

“真没了。”

“好吧。”

扶苏瘪了瘪嘴,又很快振作起来。不管怎么说这都是个好消息。土豆泥的饱腹感极强,味道也受到了一致好评。除了干噎以外,再没有别的缺点。那么改良的时候,捣成泥的时候应该多加点水,增加湿润感。再或者……

他在脑内修改着食谱,赵宗实却福至心灵般联想到另一个方向。太子殿下突如其来的册封、征伐之气满满的年号,还有投入军中试吃的军粮……不会吧?难道他们厉兵秣马了这么久,真的要开始了吗?

赵宗实欲言又止,眼神几度从扶苏的脸上划过。后者好像看懂了他的想法,微微一笑。

“没错,就是你想的那样。”扶苏说——

作者有话说:感觉从别人的视角,扶苏好像那种大BOSS哦。

所以经常被迪化,是不是要从自己的身上找原因呢?[狗头叼玫瑰]

第115章第115章曹皇后:该使用那一招……

赵宗实的眼睛猛地睁大了。

他至今没有入仕,不曾在朝中担任一官半职。但太子殿下连他都能透露消息,只能说明一件事:征伐的准备已经接近万全了。

这如何不令人吃惊、激动呢?

赵宗实当下拱手道:“祝太子殿下武运昌隆、旗开得胜。”

扶苏立刻绽开了笑颜。没有人听到这个祝福语会不开心的。不过他还是说道:“你不该祝我的,你该祝的是狄将军和士兵们。我充其量做了点后勤,算不了什么。”

赵宗实还想张口说点什么,鼻尖忽然一凉,打断了他的话。几人纷纷抬头望天,扶苏还伸出小手放在空中。片刻后,一粒雪籽砸在他手心化成了水。

“又下雪了。”他拢了拢衣服,喃喃自语道:“今年的雪真是又早又多。”

“那我就不留你说话啦,宗实兄,你快找个地方避雪吧,等雪停了再给他们讲报纸。我和狄将军有别的事,就先走一步。”

赵宗实心中不舍,但天公不作美,他只能送人离开。他在原地站了好一会儿,目送着太子殿下的身影渐渐消失。方才回过神般拢了把领口,把风雪和冷气隔绝在身外。

哎,不说差点忘了,就连自己身上的棉衣裳都是太子殿下的功劳。区区两个年头,赵宗实已然记不清自己在没有棉服可穿时,是怎么熬住汴京苦寒的冬日的。

殿下的功劳昭昭,大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自己却只把自己称为“搞后勤的”,是否过于妄自菲薄了点?

天上的雪粒越撒越多,很快把赵宗实的肩头洇湿了一片。他很快顾不上感叹,找了个地方躲雪去了。

话分两头,扶苏和狄青出了禁军大营外、走到岔路口,也到了该分别的时刻。

“将军快些回府去吧,莫要着凉了身体。大宋还需要您呢。”

狄青则眨了眨眼,开了个玩笑:“今日有雪。恐怕我一回府就有新鲜的火锅可吃了。这也是拜太子殿下所赐。”

扶苏笑了一下:“那是将军夫人贤惠。”

火锅是他在前年“发明”出来的,因为棉衣得到推广后,汴京市民们按捺不住的活泛劲儿又让他们敢于出来活动了,偏偏夜市上没有什么保温的食物。大冬天的吃冷餐也太受罪了,扶苏干脆把火锅的做法刊登在《求知报》上,广而告之。

不出一旬,汴京最火热的几个夜市都出现了火锅的摊位。无论白日黑夜都是热汤氤氲,生意火爆非凡。

不止于坊间,就连官员之间也渐渐风靡起这种吃法。围炉煮茶夜话,围的不是火炉,而是吃火锅用的金色铜炉。狄青家中显然也很喜欢这种吃法,扶苏有所耳闻,才会调侃一句。

两人分别后,雪下得急了许多。扶苏匆匆赶回宫中,刚进坤宁宫时,鼻尖一动,竟然闻到了久违的香气。

“娘娘,咱们今日也吃火锅么?”

“也?还有谁吃了?”

扶苏说:“是狄将军。他一看到下雪就说回家可以吃到。”没想到自己也享受了这待遇。

曹皇后拉着扶苏的热乎乎的手,把他领到小花厅里。小花厅四周都放着炭盆,温暖如仲春。扶苏加厚了围着毛领的棉衣,竟然感到一丝久违的闷热。

但他已经顾不上了,因为曹皇后对着小花厅中央的铜锅遥遥一指:“是啊,而且是你舍不得吃的牛油锅。一看到下雪,我就命人支起锅子。怎么样,还正宗吗。”

“正宗的!”扶苏口中说道:“而且是牛油,这太奢侈了。”

嘴角却忍不住翘了起来。

牛在古代是重要的生产工具,随意杀之吃肉是犯法的。牛肉、牛油因此异常珍贵。所以扶苏在报纸上刊载做法时,只写了“清水锅底”“三鲜锅底”“鸡汤锅底”等等。根本没提牛油的事。否则民间的私宰行为一定会越发猖獗。

但问题在于,都火锅了,怎么能没有牛油口味的锅底呢?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