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扶苏穿成宋仁宗太子 > 150158(第6页)

150158(第6页)

唯独扶苏一人看透了个中名堂:不是不想找事情,是已经道心破碎了吧,耶律重元。他刚问自己时有个“也”字。什么能让他这样问?恐怕只有云州。

这也是扶苏安排俘虏方阵的目的。不是为了羞辱或挑衅,而是一集连续剧:不仅是普通的百姓,就连意志最为顽强的士兵都能被同化成大宋的形状。你们辽人就别做什么“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的自我安慰之梦了。

凡是亲手打下的,就是我们的。

看样子,耶律重元是明白他的潜台词了吧?扶苏歪了歪头。

不知道为什么,看着他的微笑,官家莫名抖了一个激灵。他朝高台下方看了看,又比了一个手势:大杀器说的是这个吗?

扶苏回了个手势:还没完。

官家点了点头,就像吃了颗定心丸。留到压轴的震慑之物,想来就只剩那个了吧。正好,他一直是只闻其名,未见真容。正好借此机会看看,到底是怎样的大杀器。

俘虏方阵过去后,又有数个步兵方阵行过众人的眼前。步兵一直是宋朝的强势兵种,操练起来时整齐程度更比骑兵上一层。他们的步履也比马匹的蹄声更有震慑力,更像地龙翻身。

不少人听了都觉得心慌不已,好似有威势极强的什么东西正翻天覆地而来。他们甚至没留意到用于整饬节奏的鼓点,在某一刻突然停了下来。

而当步兵方阵也过去后,出现在诸人眼前的不是任何人,而是刚才打头阵的狄青。

他怎么会在这里?

是阅兵式业已结束了么?

不少人心中稍有虎头蛇尾之感,但狄青也没有说任何总结般的话语。他只环视一周,冲着扶苏的方向点了下头。

扶苏也回点了下头,然后踮起脚尖,附耳对官家说了句什么。官家眨了下眼,朗声道:“诸位,且随朕一道下高台去。”

高台后面,是另一块宽阔的平地。官家走在最前面,众人只好紧紧跟随其后,无人知道他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诸卿看了今日之阅兵式后,心情都如何?范卿你说说?”

鼓捣阅兵式的二人,一个太子,一个狄青,都是他的得意门生。范仲淹的评价怎么会低?

他的口吻慨然无比:“臣以为,此阅兵式前所未有,古今罕见。”

官家笑了一下:“富卿?”

富弼说道:“臣直到今日,终于对那些大捷的军报有了实感。”

作为曾经因为宋夏战事焦灼,前往处理辽国趁火打劫事宜的当事人,他是最有资格说这话的,也是感慨最深的。

不可战胜的辽国骑兵,倘若败在了今日所展示的宋军之下,似乎也非不可理解之事。

宋朝众臣纷纷点头:他们也是这样想的。

官家却摇了摇头:“不止。”

不止?什么不止?

众人纷纷表示不理解,官家却指了指前方的高台道:“诸卿请自己看吧。”

然后,他率先捂起了耳朵。

扶苏哭笑不得:呀,忘记给官家说了,他是提前准备好耳塞的呀。

他拍了拍官家,把棉花制成的耳塞塞到官家的手里,又指挥着士兵分发。在这个过程中,聪明的人似乎已经意识到了什么,不可置信地看向他们刚刚走下的高台。

难道说,那高台是……

校场上的高台,修得极为平整宽阔,约有现代的两层半楼高。而且它极其宽敞,一百人排成长蛇阵站上去,也丝毫不显得拥挤。

耶律重元呆呆地想,小殿下的意思是,他要把它拆掉?用……击败辽国的天降神雷?

怎么可能呢?

耶律重元的理智疯狂叫嚣着不可能,但他的五官却见证了让他此生难忘的场景。

其实到了后来,他关乎这个场景的记忆已然近乎趋于空白了,旁人让他描述,他也说不出所以然来,只能不断重复“很响”“很吓人”……

和从战场上下来的,从天降神雷中幸存的辽国士兵们如出一辙。

该怎么形容呢?先是一阵厚重沉闷的响声从地底传来,地面似乎都因此晃动,好似地底沉睡的野兽乍然翻身。旋即,响声越来越大,越来越清亮,仿佛要打到人身上的雷声。

有的人被吓得站不稳,险些摔了一跤,幸好被身边人扶住了。

与此同时,砌成高台的巨石自下而上开始碎裂、渐渐沦为倒塌的废墟。眼前的高台轰轰烈烈地倒塌了下来。参天的烟尘弥漫而上,似乎连空气都染上灰土纷飞的苦味,近乎遮天蔽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