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明面上没涉及和谈之事,就意味着和谈没有开始吗?绝非如此。至少他们使节团在阅兵式之后,是一定要该思考,如何应对的了。
而在军备和国力的双重劣势中获取先机的唯一筹码,就是……
“先给出宋国人一个让他们满意的价码。比如说……山前七州。”
“山前七州!?”立刻有人失声道:“至走到这一步吗?难道就不能饶些岁币给宋国?当初他们对我大辽不也如此?”
耶律重元眉心狠狠地一跳。他发现看不清局势的不仅是远在都城的臣子们。连使节团内部也有拎不清的人。
他强行忍耐着怒火:“难道你是觉得,凭宋人阅兵式上展露的那些神通,山前七州他们是攻不下么?”
刚失守的居庸关还在那呢。
被怼的使节团之一讷讷不说话了。他必须承认,他也只是侥幸心理作祟。以为宋人可以只用岁币打发,不用割让国土。
耶律重元摇头:“不。”
心里话说出来,未免太杀自己威风涨他人志气。但宋国的那位小太子,既懂民生、又知兵事,实乃天纵奇才。只要有他在,辽国想要占便宜恐怕难上加难。
为了占断先机,避免被宋国抢先开条件,狮子大开口,他们只能率先拿出有诚意的筹码。但这偏偏不是耶律重元自己能决定的。
阅兵式的当夜,大相国寺使节团住处的房间,灯火亮了一整夜未熄灭。房间内,使节团全员齐聚,面色皆十分凝重,你一言我一语地提议着,到底该如何措辞,才能让朝廷明白宋军在阅兵式上展现的神力。
以及,割让“山前七州”不是他们谈判失败的产物,而是他们用力争取的最好结果。
第二日,画院的臣僚们把阅兵式的场面写生摹本赶制了出来,送往了相国寺。据亲自送画的净觉师兄本人证实,当时在房间里的所有人,各个面色都苍白如纸、眼底挂着倆大黑眼圈,“如同被鬼魅吸干了精气”。
扶苏扶额:“你这个形容,真是……”
不过算上前夜,辽国以补送礼物为借口,送来军情急报,使节团就是连着两夜没睡好觉。作为一切的始作俑者,扶苏流下鳄鱼的眼泪:“使节的工作可真难做啊。”
要背负着巨大压力向母国报告噩耗,当机立断、做出割肉的决定,然后遥遥等待着可能将他们一切努力和苦果都否定的回音,光是想想都让人头大了。
平心而论,扶苏觉得如果是自己处在耶律重元的位置上,未必能有他做得更好。他也是真的为耶律重元感到可惜,毕竟不是人人都有本朝太宗一般的命格。
但耶律重元自己,远比扶苏想象中苦大仇深的他来得轻松。宋国送来的图画一检查,确认没问题后塞进信封里,火漆一封,送回辽国后,他就豁然开朗、一阵轻松。
反正能做的事都已经做了,剩下的他全都左右不了,还不如等待天意。耶律重元这种心态,颇有种末日来临前放手摆烂的乐观,反正迟早都要挨那么一刀的,对嘛。
在等待回信的日子里,他也一点没闲着,放肆地逛起了汴京街市,吃足了出差的福利。先从靠近相国寺的夜市逛起,再到白日里的茶楼、瓦舍勾栏……险些乐不思蜀。
没办法,谁让汴京城真的太好逛了呢。就连经历过现代娱乐方式洗礼的扶苏,都险些在上面栽了个跟头。
耶律重元的行踪没瞒着人,皇城司每日都会向扶苏汇报。他只是听一耳朵,除了让皇城司盯梢严一点儿,别给辽国人安插间谍的机会外,并没有放在心上。
没办法呀,他自己还有一堆事要忙。
最首当其冲的,就是禁军校场高台废墟的处置问题。为了阅兵式的视觉效果,他们不可谓不下血本,结果就是把高台直接平推了了,不仅要清理废墟,还要再次重建一个。
扶苏把重建高台的岗位放了出去,不是作为徭役,而是有工资发的那种,招聘面向全体汴京百姓。再加上原材料,个中花费自然小不了。每次他看到了预算,都要闭眼深吸一口气,默念好几声“山前七州”才能勉强释怀。
但让扶苏没想到的是,高台招工之事宜才告一段落,耶律重元对汴京街市失去了兴趣,反而找上他了。
十日里有六日,问他有没有空陪逛,剩下四日直接登门和他寒暄。
扶苏:“……”这是在干嘛呢?
他不负责任地猜想道:难道是为了近距离观察未来的竞争对手?
还真让扶苏说中了。耶律重元还真是来观察竞争对手的。他已经有了猜测,宋国在短短十年中能够翻转局势,和这位素有天才之名的小太子脱不开干系。
正因如此,他才更要探清楚此人的虚实。换言之,要搞明白,这位小殿下到底有多天才?他未来又会把宋国带到什么地步?
当然,出于耶律重元的私心,他也是想和扶苏比较一番高低的。虽然早在此前,就被比得渣都不剩了。但作为天资卓绝的皇太弟,谁又没有一点儿傲骨呢?
出于外交礼节,和对耶律重元“卿本佳人奈何从贼”的个人感情,扶苏一直礼貌应对。但是今天,扶苏却只能失陪了。
“苏姑娘托公主殿下向您转达,不知殿下您何时有时间过府一叙?”
“她还说了,殿下您转告她的那一神物,兴许有了些眉目。”
苏姑娘?扶苏愣了下才反应过来:哦,是苏轸啊。他当时说了什么“神物”来着?
……是珍妮机!
扶苏立刻站起身,激动得险些掀倒椅子:“我现在就有时间,请问她现在在府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