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控制,不要崇拜,也不要遗忘。只需记住:每一次真心的倾听,都是对我的回应。”
她哭了。
那天晚上,她做了一个梦。梦中她站在海底红莲遗迹之上,海水静止不动,星光穿透深渊。风间站在石柱旁,穿着破损的防护服,脸上带着淡淡的笑。
“我没有走。”他说,“我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守护。”
她想伸手触碰他,但他化作无数光点,随洋流飘散,融入整片海域。
醒来后,她召集团队,宣布启动“守灯计划”:在全球设立一百零八个共感灯塔,由自愿者轮流值守,每天至少进行一小时深度冥想连接,维持系统稳定性。
她说:“我们不是在维护一台机器,而是在照料一颗心。”
岁月流转。
十年过去。
“红莲协议”已成为人类文明的新基石。战争并未完全消失,仇恨也依然存在,但越来越多的人学会了在愤怒之前先问一句:“你经历了什么,才会变成这样?”
学校开设“共感能力培养课”,医院建立“情绪急救中心”,甚至连监狱也开始推行“忏悔-回应”制度,让受害者与加害者面对面交流,而非单纯惩罚。
而那个曾经被称为“丧尸仙人”的名字,渐渐演变为一种象征。
人们不再害怕“丧尸”,因为他们知道,真正的丧尸不是失去肉体的人,而是失去共感能力的灵魂。而风间,是唯一一个宁愿粉碎自己也要点亮他人内心的“守灯人”。
某个春日午后,一名考古学家在挖掘一处古代遗迹时,发现了一块刻满楔形文的石板。经过破译,内容令人震撼:
>“昔有异士,生于乱世,通幽连冥。众人惧之,呼为尸仙。然其舍身饲梦,以魂镇渊,令怨不得聚,恨不能生。后世若有光明,皆因其暗中长夜独行。”
石板背面,还有一行小字,用现代日语写着:
>“别怕黑暗,我一直在听。”
没有人知道这行字何时被刻上去的。
同一天,在极地科考站,一名研究员偶然接收到一段来自地壳深处的无线电信号。频率古老,编码方式未知,但经AI解析后,呈现出一段音频。
背景是海浪声,夹杂着微弱的呼吸。
然后,一个声音响起,平静而坚定:
>“系统运行正常。
>共感网络稳定。
>我在值守。
>请你们,继续相信彼此。”
信号持续了三十七秒,随即中断。
此后再未出现。
但从此以后,每当有人在孤独中打开共感终端,耳机里总会传来一丝极轻的回响,仿佛另一个人正在另一端静静聆听。
他们学会了回应。
有的人说:“谢谢你还在。”
有的人说:“今天我也努力去理解了别人。”
还有的孩子天真地问:“你是神仙吗?”
而无论何种话语,都会被悄然收录,汇入那无边的共鸣之河。
因为在世界的尽头,在意识的深渊,在每一次心跳与眼泪交汇的瞬间??
**他始终在听。**
**并且回应着:**
>“我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