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知道?”
“顾菲菲朋友圈发了句‘有些人起得比鸡早,只为讨好一个人’。”她苦笑,“我知道她指的是谁。”
我把相机递给她看:“我不是为了讨好谁。我只是……不想再当那个只会记账、做PPT的王灿了。我想让豆芽不只是个外卖平台,而是有灵魂的品牌。”
她怔了一下,随即笑了:“你知道吗?昨天你说要参赛那一刻,我就觉得你变了。”
“变得不像自己?”
“变得更像是你自己。”她认真地说,“以前你总是躲在后面,怕出错,怕丢脸。可昨晚你站起来说‘试’的时候,眼睛是亮的。”
我接过豆浆,指尖触到她的手,微微一颤。
“晓晓,”我鼓起勇气,“如果这次比赛我们真能拿奖,我想把第一个宣传片的主题定为‘早餐的故事’。我想拍你每天五点半起床熬粥的样子,拍你给老顾客多加一勺花生酱的习惯,拍你在雨天坚持送货结果感冒发烧还笑着说‘没事’……这些才是豆芽真正的样子,对吧?”
她眼眶忽然红了,低头咬唇:“你……什么时候偷拍我的?”
“我没拍。”我摇头,“但我一直记得。”
她抬头看我,晨光落在她睫毛上,像撒了一层金粉。“那你拍吧。”她轻声说,“只要你愿意,我一直都在。”
上午九点,创业社活动室。
王灿召集核心成员开会,桌上摆着打印好的青年创业大赛章程。八页纸,密密麻麻写着评审标准:创新性30%、商业模式20%、社会价值15%、团队能力15%、视觉呈现20%。
“重点就在这最后两项。”王灿指着“视觉呈现”四个字,“如果我们能在内容表达上打出差异化,完全有机会逆袭。”
“可我们现在连宣传片脚本都没有。”吴颖皱眉,“文案谁写?拍摄谁来?剪辑呢?”
“我来。”我开口。
所有人望向我。
“我可能现在技术不行,但我可以学。”我握紧手中的相机,“而且北哥答应做顾问,他会指导我们整体的内容方向。”
“真的?”温山宜惊讶,“他肯深度参与?”
“条件是我们必须拿出让他看得上眼的作品。”我说,“所以他要求我每天晨拍训练,还要在两周内完成一部三分钟的样片作为提案素材。”
“压力不小啊。”张百岚叹气,“不过……挺酷的。”
“不止酷。”迟晓晓翻开笔记本,“我已经整理了八家门店的用户画像和典型故事。比如南门店有个独居老人,每周固定订三次早餐,其实是为了和配送员说说话;东区学院那边有对考研情侣,连续三个月每天同一时间下单双份皮蛋瘦肉粥……这些都是天然的情感切入点。”
“太棒了。”我迅速记录,“我们就以‘城市清晨’为主线,串联五个真实故事,展现豆芽如何成为连接人与人的纽带。”
“名字我都想好了。”杨爽插话,“叫《醒》怎么样?一语双关,既是醒来,也是觉醒。”
“我喜欢。”陈小北的声音突然从门口传来。
他抱着一台MacBookPro走进来,身后跟着董欣怡,手里提着外接硬盘。
“我带来了初步剪辑设备。”他说,“另外,欣怡是传媒大学影视编导专业的交换生,虽然她不太愿意参与社交,但这事……她愿意帮忙调色和音频设计。”
董欣怡微微颔首:“只是技术支援,不算加入。”
我注意到她看向陈小北的眼神有一瞬的柔软,又被迅速掩藏。
“欢迎。”王灿激动起身,“有了你们的加入,我们的胜算至少提升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