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1章
那几个记者特别是从首都来的那俩,跟发现了新大陆似的,一下午就没闲着,在村里头是东瞅瞅西看看,看啥都新鲜。
那个年轻的相机记者,脖子上挂着那金贵的相机咔嚓咔嚓地就没停过。
对着绿油油的菜地拍,对着膘肥体壮的猪拍,对着热火朝天的厂子拍,对着村民们脸上那朴实的、带着希望的笑也拍。
他感觉这村里头,随便一个角落都是一幅生动的充满了生命力的画。
那个老记者呢,就拿着个小本本,跟在李云峰屁股后面一个劲地问,问得比查户口的还细。
“李书记,你们这个大食堂的模式,具体是怎么运作的?粮食来源和成本是怎么控制的?”
“李书记,你们这个养殖场的粪便,是怎么处理的?实现了生态循环利用吗?”
“李书记,对于未来的发展,您还有什么更长远的、三到五年的规划吗?”
他问得是真细,真专业。
李云峰呢也是来者不拒,有问必答。
他把自己那些个画大饼的理论,又添油加醋地给他们详细地讲了一遍,时不时地还蹦出几个产业链、可持续发展之类的时髦词儿。
直把那几个记者,听得是一愣一愣的,感觉自个儿这脑子都有点不够用了。
他们发现眼前这个年轻人,脑子里头装的东西跟他们以前采访过的那些基层干部完全不一样。
整个下午连领导带记者,就在这红旗生产队,待了一个下午。
把整个村子,从村头到村尾,从大棚到猪圈,都给逛了个遍。
越逛他们心里头就越震惊。
到了晚上,重头戏总算是来了。
村口的场院上,早就已经人山人海了。
几十张桌子,摆得满满当当的。
桌子上,摆着大盆的杀猪菜,炖得烂糊的猪肉,还有刚从大棚里摘下来的新鲜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