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年代文大佬的漂亮逃妻 > 4050(第8页)

4050(第8页)

去安县的提议受到了沈伯康和俞婉的支持。柳绵绵和沈维舟结婚这么久,按理确实应该去养父母家拜访一下,只是沈伯康和俞婉前阵子请假太多,这段时间不好再请假。

于是一家人商量了下,决定由沈维舟请几天假,和柳绵绵一起回去。又考虑到沈维舟的身体,最后决定让暂时还是无业游民的王志远陪着他们一起去,也好有个照应。

几天后,柳绵绵他们将脸上抹了灰、身上穿得破破烂烂的蒋红梅和刘安民送上了火车,然后又拎着包袱去了隔壁的汽车站,坐上了去安县的汽车。

安县前进乡留下村。

一群人从村委会办公室里出来,余老大家的都皱着眉头,尤其余永诚,盯着大儿子余国梁瞪了两眼,这才迈着不太利索的脚步,气呼呼地走了。

余国梁的媳妇儿叶兰也是愁眉苦脸,拽着丈夫嘀咕:“一年一百五十呢,咱们手里统共也就攒了两百来块钱。”他们能攒这么多钱,还是因为余国梁是村里的会计,每个月能拿十几块钱工资。

结果这么多年省吃俭用攒下来的钱,余国梁一下子就给花完了,承包了村里后山的一大片山地和一口池塘。

池塘养鱼或许能挣一点,那一大片山地有什么用,那么瘦的地,谁都不要,村里才统一给承包出去的。

本来余国梁有工资,叶兰自己平时也能做点小活儿,跟村里其他人比起来,他们家生活条件其实算挺好的了。

现在好了,怕是他们很快就要变成村里最穷的了。

二叔余永丰从他们身旁走过去,回过头叹了口气,说:“国梁啊,我看你是去了一趟南城,看了外面的花花世界,心也就跟着野了。咱们庄稼人,田地才是根本,你承包一片瘦地和一口池塘,真以为能靠着这些发家?养鱼也不是鱼苗放进塘里,鱼就能长起来的哦。”

二婶杨巧巧跟在后头,说:“国梁,别听你们二叔的,我看你是个能耐的,准能挣大钱。”

话说得好听,可听着总觉得像讽刺。

自从前年他家不知从哪儿发了笔财,走了关系给儿子塞进乡里做了临时工,原本木讷老实的杨巧巧好像都变了。

等他们走远了,余国栋才呸了一声,翻了个白眼。

他拍拍余国梁的肩膀,说:“大哥,你放心,真亏钱了,咱们就一起去南边打工挣钱还债,我听说南边现在很多工地都招人,一个月能挣七八十。”

第44章一家子戏精

余国梁觉得二叔说他去了一趟南城心就野了,倒也没错。确实是去了南城,看到满大街的小商小贩,看到老幺一天能挣那么多钱,他心里就痒痒的,总想也干点什么。

不过他也不是一时冲动,从南城回来这些日子,他一直都在考虑。

安县离南城倒是不算太远,尤其他们前进乡,是安县最靠近南城的一个乡镇,去县里还没去南城方便,不然当初他娘难产,也不会直接往南城送了。

这就是老幺说的什么区位优势了。

只是这个区位优势怎么才能换成钱,余国梁一直模模糊糊的没想明白。

这几年村里倒是也有人种菜养鸡,拿去乡里卖,能挣一点,不过挣的也都是小钱。至于拿去南城卖,一个是加上路费不划算,还有一个是大部分人没去过南城,压根就不敢想把东西卖到南城去。

这阵子余国梁一有空就到处晃悠,晃悠来晃悠去,终于晃悠出了点眉目。

村尾那口塘之前都是村委每年卖点鱼苗扔下去,平时也不怎么管理,唯一的管理就是不准村民偷鱼,抓到一次罚钱十元。十块钱可是大钱了,村里除了一两个特别没皮没脸的,还真没人敢偷鱼。

只是平常没人照料,这鱼其实也养得一般般,每年能捞个一两百斤给大家分分,过年添个肉菜就算不错了。

余国梁平时工作认真,为人也踏实,加上他算账特别快,所以乡里才会安排他一起去南城买化肥。这回买化肥,他和乡里的干事每天一起排队一起吃饭后面还一起担惊受怕,算是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这不,有了承包鱼塘的想法后,余国梁就找乡里的干事商量,干事又给他介绍了乡里的技术员。

就连余家人都不知道,余国梁前阵子带着技术员来村里看过,技术员收集了些塘水和土壤回去检测,得出结论,这个池塘是很适合养鱼的。

按照技术员的测算,好好管理的话,一年出产个五百到一千斤鱼没问题。

至于鱼塘旁边的山地,地是瘦了点,种庄稼肯定不行,但技术员告诉他,这个地种花生是很合适的,那么大一片山地,都种上花生的话,一年收个几千斤花生是不成问题的。

技术员还向他介绍了什么套种法、什么种养循环模式,据说都能让产量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可惜的是,乡里的技术员文化程度有限,这些东西都是他在报纸和资料上看到的,具体怎么操作,他并不清楚。

就算如此,余国梁也很激动了。

哪怕往少了算,一年能产五百斤鱼和一千斤花生,要都能卖出去,也得有两千块钱的毛收入,就算利润只有一半,也能挣一千块钱。

这在农村,那就是超超超高收入了。

余国梁自己就在村委,早知道村干部们想把池塘和荒地承包出去,给村里增加点收入,也算是他们村委的一点成绩。他也知道村里的承包价是定在一百三到一百八之间,有人愿意承包就高一点,没人就少一点。

他主动向村委报了名,结果村里发通知、开会动员,到最后也没有第二个人报名。

余国梁也没有抠着底价和村里谈,最终和村里签了个一百五十元承包价的协议。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