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虎蹲炮是明朝嘉靖年间戚继光发明,但实际上,虎蹲炮是戚继光在旧式火炮改造而来。
在虎蹲炮之前,边军就广泛使用三将军缨子炮、虎毒炮一类的火炮,可以被看做是虎蹲炮的前身。
这些火炮都是曲射火炮,和后世各国军队广泛装备的迫击炮原理类似。
甚至当初在九江,为了替换明初下发的铜制炮,魏广德老爹和舅舅就曾搞出过铁制小炮,其实就是魏广德按照虎蹲炮的样式设计的,已经算是一种比较成熟的火炮武器。
其实这些炮名并不是一种炮的多种叫法,它确确实实就不是一种炮,而是边镇工匠自己摸索出来,怎么好铸造就怎么造,捣鼓出来的,属于自发形成。
戚继光带兵抗倭,在实战中不断改进,最终才有了明朝通用的虎蹲炮。
虎蹲炮最大的问题就是射程和射速,以往工匠考虑更多的则是射程和威力。
有了佛朗机炮,工匠们还真没怎么仔细考虑过提高射速的问题。
魏广德将佛朗机炮的子药筒和虎蹲炮结合,其实已经有后世后装迫击炮的味道了。
轻型迫击炮,一般是从炮口装入,让它自然下滑到炮管底,炮弹的底火撞击撞针发射出去。
而车载迫击炮,一般都是后装,发射方式和普通火炮一样。
魏广德放弃射程,只强调射速和发射霰弹的威力,自然让工匠们少了很多麻烦。
当天下午,魏广德回内阁处理政务时,江治召集的工部大匠就已经把他的要求完全了解。
至于制造其实不麻烦,必须说明,大明的军器局是不铸造虎蹲炮的,这种简易武器都是卫所的工匠铸造,兵部最多是找工部要铁料。
毕竟卫所需要修理武器,所以对铁料、铜料等材料都是有一定需求的。
按照兵部汇总的材料数量,工部从库房里拨给就行了。
所以,虽然看着简单,但他们可没有现成的炮管进行研究。
于是乎,赶紧的开工,不过一个多时辰就造出一个粗陋的炮管。
两尺长,重约三十六斤,完全按照虎蹲炮的形制铸造。
说起来,这个确实是戚继光的功劳,他定下的虎蹲炮形制,被兵部直接推广到边镇各卫所。
因为制造简单,所以各卫所工匠都能铸造,才统一了大明的虎蹲炮。
而各卫所自己铸造的各种样式的小炮,也统一退出了历史舞台。
工部有参数,大匠们出手,自然很容易就做出几个炮管。
其实,就是在佛朗机炮管改造而来,这个有现成的。
之后就是根据口径制造子药筒,也是用佛朗机炮的子药筒改造。
打薄了子药筒炮壁,但是保持了弹尾和底部的厚度。
子药筒不是铁制而是铜制,因为虽然有炮管承压,但毕竟子药筒是直接接受火药爆炸的威力,如果子药筒受损,也会出问题。
铜料打造的子药筒,有一定弹性,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铁箍上打造栓子,倒下来拉住子药筒底部,你看怎么样?”
子药筒从高后面装入炮膛后,还得考虑稳定的问题,不然一炮打出去,子药筒向后飞,可就自乱阵脚了。
“还不如直接按照佛朗机炮来改。”
几个工匠聚在一起商量着,在铁箍上打造炮栓固定子药筒到底好不好。
“用铁栓的话,重量是比佛朗机炮轻些,这炮就在于一个轻便。
边军每营装备四门虎蹲炮,江南的卫所兵,据说也按照每个千户所装备三门炮,要求就是在河网泥沼中也能使用为原则。
如果虎蹲炮按佛朗机炮来做的话,炮长就有三尺了,重量也会达到四十多斤。”
“用炮栓吧,多两个铁箍的事儿,还是要少用十斤料不止。”
于是,几个工匠出手,很快又打造了几个铁箍,焊接在炮管铁箍上。
他们是连夜制造,因为蓟镇大军很快就要出发,现在兵部已经下令让他们集结在天津,同时从附近水寨调集运输船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