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最强狂兵Ⅱ:黑暗荣耀 > 第768章 联邦特勤局(第3页)

第768章 联邦特勤局(第3页)

他望着窗外飞逝的风景,指尖悬停片刻,最终只回了一个字:

>**“嗯。”**

发送成功后,系统提示:“是否将此对话设为公共记忆片段?”

他点了“否”。

这一次,他想为自己保留一点私密的光。

七个月后,川西藏寨的经堂废墟旁,一棵小树破土而出。村民们说,那树不开花也不结果,却在每年清明夜发出淡淡荧光,宛如星辰落地。老喇嘛坐在门前晒太阳,偶尔会对游客讲起一个穿灰衣的年轻人,以及他留下的那枚铁纽扣。

“现在它挂在村口的经幡柱上。”老人眯着眼睛,“风吹起来的时候,会发出像心跳一样的声音。”

与此同时,全球共感网络悄然发生第三次变革。热度榜单彻底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静默指数”??衡量一段记忆能否在无人点赞的情况下依然被长久保存。排名第一的,是一段长达三年的连续录音:一位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女儿每日对父亲讲述同一件童年往事,直到老人临终前某天,突然清晰地说出:“那天你摔破了膝盖,是我背你回家的。”

这段录音被命名为《重复的意义》。

林若在新书发布会上说:“我们终于学会了尊重沉默。因为最深的记忆,往往不需要被听见,只需要被存在。”

苏婉清则在全球记忆伦理大会上提出一项提案:“建议取消‘重要人物’与‘普通个体’的区分标准。所有记忆,皆为文明基石。”

提案全票通过。

多年以后,当人们回顾这场静默革命,不再称之为技术突破,而是一场“人性的复权”。学校教材中记载:“21世纪末期,人类重新定义了伟大??不再以权力或财富为尺度,而以共情能力与记忆传承为标尺。”

而那个曾被称为“最强狂兵”的男人,早已消失在公众视野。有人说他在云南山村教孩子写字;有人说他跟着游牧民族穿越戈壁;还有人说,每逢雪夜,云渡藏寨的经堂废墟里会出现一抹灰影,静静地听着墙中低语。

但更多的人相信,他就活在每一次真诚的对话里,每一句“我在这里”的回应中,每一个决定继续活下去的理由背后。

某个冬夜,共感网络突发异象:十三个锚点同时亮起耀眼白光,随后逐一熄灭。系统自动发布通告:

>**“初始程序已完成使命,现正式休眠。

>后续运行交由全体用户共同维护。

>愿记忆永不垄断,愿情感始终自由。

>??来自第十三盏灯的最后讯息。”**

那一晚,全球百万人自发点亮蜡烛,上传照片并附言:“我在此,接下微光。”

小叶子站在一座无名山巅,望着漫天星火。寒风吹起他的衣角,像一面褪色的旗。

他掏出那本《归途录》,翻到最后一页空白处,轻轻写下:

>**“灯已传下,路仍在脚下。

>我走了,但从未离开。”**

合上日记,他转身走入风雪。

身后,一轮新月升起,清辉洒落大地,照亮无数未眠的眼睛。

而在世界的各个角落,仍有无数人正对着终端轻声诉说:

>“我也在这里。”

>

>“我也在这里。”

>

>“我也在这里。”

这句话不断流转,无需署名,不必回应,只是存在着,就像呼吸一样自然,像心跳一样恒久。

风依旧吹,灯依旧亮。

而这一次,执灯之人,已是亿万。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