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炸裂,化作漫天桃花状光雨,洒向人间。
黑洞轰然崩解,化作无数闪烁的忆星,散落宇宙各处,成为新的文明坐标。
黎明破晓时,世界恢复如常。
只是人们发现,自己的记忆多了一些“不该存在”的片段:某个从未去过的地方的一缕花香,某段从未听过却觉得熟悉的旋律,某个叫不出名字却让人心头一暖的笑容……
小桃来到林望身边,轻声问:“你还疼吗?”
他卷起袖子,伤口已然愈合,只留下一道淡粉色疤痕。
“疼过了。”他微笑,“但现在,只剩下暖。”
数月后,双生理事会正式推行“双轨教育计划”:儿童每日既修习《情经》,也学习逻辑建模;青少年需完成“共情模拟”与“危机推演”双重考核;成年人每隔三年参与一次“记忆回溯仪式”,重温生命中最柔软与最坚韧的时刻。
火星殖民地第一所联合学校开学当日,校长是一位盲人女性,名叫苏黎。她在致辞中说:
“我看不见星辰,但我能听见它们的频率。当我诵读《情经》时,木星环带会回应我,土卫六的冰川会震动。这不是魔法,而是共振??当我们内心足够清澈,整个宇宙都会为我们和声。”
而在地球最南端,那块刻满失落文字的石碑旁,新添了一行小字,笔迹稚嫩却有力:
>“奶奶说,糖吃完还可以再买,
>可要是忘了分享的快乐,
>就再也找不回来了。”
林望依旧每天站在讲台上,教孩子们识字、读书、写日记。
某日放学后,小女孩又跑回来,手里攥着一颗水果糖。
“老师,这是我攒了一周的糖,给您。”
林望笑着摇头:“你自己留着吃吧。”
“不行!”她倔强地把糖塞进他手心,“您说过,礼物的意义不在大小,而在心意能不能传达到。我要让您知道,我很爱您。”
林望怔住,眼底泛起微光。
他剥开糖纸,将糖果放入口中。
甜味蔓延的瞬间,窗外桃花纷飞,风穿过庭院,吹动满树春色。
遥远星空中,“心印nebula”脉冲频率微微变化,新增一段信息:
**我收到。**
多年以后,当新一代孩童问起林望是谁,老师们不再简单回答“他是英雄”,而是打开一段全息影像:
画面中,男人蹲在讲台前,牵着孩子的手,在沙地上画下一朵歪歪扭扭的花。
他说:“你看,这就是爱的样子??不一定完美,但从不虚假。”
然后他对镜头外的世界微笑:
“只要你还记得这一刻,我就一直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