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为啥不信我是重生者 > 第六百一十章 完成收购签约(第1页)

第六百一十章 完成收购签约(第1页)

在吴老的印象当中,尚德集团这么大的一家企业,而且还是全球薄膜太阳能电池制造企业里,位居前五的大企业,当时五溪方面精心打造起来的龙头企业,代表了国内薄膜太阳能电池制造企业的巅峰,就算是如今落魄了,怎么说。。。

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进病房,照在叶开的手背上。他缓缓放下报纸,目光停留在封面上那张熟悉的实验室照片上。那个接受采访的年轻人叫林远,是他十年前从工学院亲自招进来的实习生,如今已是佳开科创新型电池项目的技术负责人之一。

床头柜上的药瓶整齐排列,护士刚来换过点滴。时间仿佛在这里被拉长,每一秒都带着沉重而平静的节奏。他知道自己的身体正在一天天衰弱,但心里却前所未有地踏实。

手机震动了一下。是吴老发来的消息:【今天中试线跑出了30。2%的数据,专家组全程见证,没人再质疑了。你当年坚持的非真空沉积工艺,终于活了。】

叶开闭上眼,深吸一口气,指尖微微发颤。他没有立刻回复,而是将手机轻轻放在胸口,任由那份喜悦慢慢渗入肺腑。十年了。从最初被人嘲笑“痴人说梦”,到后来资金断裂、团队解散、银行催债上门,再到如今,这项曾被雪藏在地下实验室里的技术,终于站在了聚光灯下。

他睁开眼,望向窗外。小镇医院外是一片老旧的居民区,晾衣绳上挂着五颜六色的衣服,在风里轻轻摆动。几个孩子在楼下追逐打闹,笑声清脆。这样的日子本该平凡无奇,可此刻在他眼中,却像一幅重生后的画卷。

傍晚时分,石大娥推门进来,手里提着一袋水果和一本崭新的笔记本。

“你怎么来了?”叶开有些意外。

“顺路。”她笑了笑,把水果放进冰箱,“调研组最近在做新能源产业政策评估,我特意绕道过来。”

她坐到床边,打开笔记本:“我想请你帮我整理一份材料??关于叶开集团这十五年走过的路,尤其是那些没写进年报里的事。比如,你是怎么想到要做异质结这条路的?为什么敢赌非真空工艺?还有……当年董事会集体反对的时候,你一个人守在实验室三个月,到底图什么?”

叶开沉默片刻,轻声道:“你不觉得这些都已经不重要了吗?技术已经落地,项目也上了国家扶持名单,我这个人……很快就会被人忘记。”

“可如果不说出来,以后的人只会看到结果,看不到代价。”石大娥看着他,“他们会以为这一切理所当然,就像以为太阳每天升起是因为它该升一样。但他们不知道,有些人曾用命去点燃火种。”

窗外暮色渐沉,病房里的灯光柔和。叶开始终没再说话,只是缓缓坐起身,接过笔,在纸上写下第一行字:

**《我不是重生者,我只是不肯认输》**

---

七年前,叶开还不是今天这个病恹恹的模样。那时他三十九岁,正值壮年,刚带领团队完成国内第一条砷化镓薄膜太阳能中试线建设。他在行业峰会上演讲,台下掌声雷动。有媒体称他为“中国光伏追光者”。

可就在所有人看好叶开集团前景之时,他却做出了一个让投资人震怒的决定:暂停量产计划,转而投入资源研发铜铟镓硒钙钛矿异质结电池。

“我们现有的技术已经能赚钱!”股东会上,大股东拍桌怒吼,“你搞什么冷门方向?那种理论模型都没验证的东西,能当饭吃吗?”

叶开站在投影幕前,声音冷静:“我们现在做的产品,五年后会被淘汰。效率瓶颈卡在30%以下,成本降不下去,海外市场已经被欧美巨头封锁专利。如果我们不突破材料体系,迟早变成代工厂。”

“那你就能突破?”有人冷笑,“全世界都在研究钙钛矿稳定性问题,凭什么你行?”

叶开没争辩,只说了一句:“因为我相信,总有一条路是别人没走过的。”

那天散会后,他被冻结了研发预算。但他没放弃。他悄悄组织了几名核心工程师,利用废弃仓库改建了一间地下实验室。没有专项资金,他们就拆旧设备拼凑仪器;买不起进口靶材,就自己调配溶液配方;为了省电费,实验大多安排在深夜进行。

整整三年,这支小团队像幽灵一样存在。公司对外宣称“技术储备中”,实则几乎无人知晓他们在做什么。工资常常拖欠,有人离开,有人崩溃大哭,也有人默默留下。

吴老就是那时候加入的。他曾是国内某重点实验室首席材料专家,退休后本可安享晚年,却被叶开一句“您愿不愿意再信一次中国技术?”打动,拎着行李搬进了园区宿舍。

“最难的时候是第四年。”叶开对石大娥说,“银行断贷,供应商围堵大门,连员工食堂都停了。那天晚上,我在实验室睡着了,醒来发现外面下着大雨,屋顶漏水,滴在仪器上。我冲上去拿毛巾盖住设备,整个人淋得透湿。”

他顿了顿,嘴角浮起一丝苦笑:“第二天早上,我发现有六个工程师自发留下来通宵排水、检修电路。他们没说什么,只是递给我一杯热茶,说‘老板,咱们还能再撑一阵’。”

石大娥听着,眼眶微红。

“我不是什么英雄。”叶开低声说,“我只是比别人多看了一步。我知道,未来的能源竞争,不是谁产能大,而是谁能做出更高效、更便宜、更环保的电池。而这条路,注定孤独。”

---

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佳开科创总部大楼内,一场高层会议正在进行。

“绿能芯动力那边已经开始施压。”路楠翻看内部报告,“尚德集团认为我们过度倾斜资源给原叶开团队,担心影响整体战略布局。”

坐在对面的林远抬起头:“但我们已经用数据证明了这条路线的可行性。30。2%的稳定效率,意味着单位发电成本可降至0。18元kWh,比传统晶硅低37%。市场反馈极佳,欧洲三家头部能源公司已提出联合测试请求。”

“问题是钱。”另一位高管皱眉,“研发投入已经超过预算两倍,而且后续量产还需要新建柔性基板产线,至少再投40亿。”

会议室陷入沉默。

良久,路楠开口:“我知道你们都在等我说什么。但我只想问一句??如果我们现在停下,会不会成为中国新能源史上最大的遗憾?”

他站起身,走到白板前写下三个数字:**2005、2012、2023**。

“2005年,我们错过了薄膜太阳能的第一波浪潮,导致后来光伏产业长期依赖进口技术;2012年,欧美反倾销,国内大批企业倒闭,我们才痛定思痛搞国产替代;现在是2023年,又一次技术拐点来临。如果我们因为怕风险而退缩,十年后再回头看,会不会又是一次‘本可以’?”

会议室鸦雀无声。

“我决定追加投资。”路楠语气坚定,“成立独立子公司,专攻异质结电池商业化,命名就叫‘追光计划’。林远任总经理,直接向我汇报。目标:三年内建成GW级产能,五年内实现全球市场份额前三。”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