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为啥不信我是重生者 > 第六百一十九章 你就不能允许有几个天才存在(第2页)

第六百一十九章 你就不能允许有几个天才存在(第2页)

石小娥点点头,心中最后一丝疑虑也消散了。她重新拿起文件,翻到最后一页,发现上面赫然写着一行字:**“非遗传承数字化工程”立项申请书**。

“这个项目……什么时候提交?”她问。

“明天。”叶开答得干脆,“我已经让姚朗联系发改委下属的文化产业促进中心,争取纳入年度重点项目名录。一旦获批,不仅能拿到政策倾斜,还能优先获得土地审批和融资支持。”

石小娥忽然觉得胸口发热。她跟随叶开多年,见过他无数次力挽狂澜,但这一次,似乎格外不同。以前是为了赚钱,而现在,是为了留下点什么。

傍晚时分,夕阳洒进办公室,将整份图纸染成金色。石小娥收拾东西准备下班,临走前回头看了一眼。叶开仍坐在桌前,专注地看着电脑屏幕上的预算表,神情认真得像个学生。

她轻轻带上门,走廊灯光昏黄。手机震动了一下,是姚朗发来的消息:【奶奶同意出任展馆名誉馆长,条件是我们必须保证所有展品解说词由学术委员会审核通过。】

石小娥嘴角微微扬起。她回复道:【告诉奶奶,请她放心,我们不是在消费文化,是在守护它。】

与此同时,在七溪老城区一间不起眼的工作室里,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匠人正低头雕刻一块竹片。他是省级非遗传承人周秉荣,专攻留青竹刻。桌上放着一张邀请函,上面印着“尚德非遗文化展示馆艺术顾问聘书”几个大字。

徒弟端茶进来,好奇地问:“师父,您真要去京城当顾问?听说那边给的钱不少。”

老人没抬头,只淡淡说了句:“钱不钱的无所谓。我只是想知道,他们到底想怎么讲我们的故事。”

徒弟不解:“讲故事?咱们不就是刻个竹子吗?”

老人停下刀,望着窗外渐暗的天色:“孩子,你不懂。每一刀下去,都是百年的呼吸。要是讲错了,那就不是传承,是亵渎。”

同一时间,京城某高档会所包厢内,几位商界大佬正围坐饮酒。话题不知怎的,转到了最近风头正劲的尚德集团。

“听说叶开又捐了五千万?”一人冷笑,“这人是不是脑子有病?公司都快破产了,还有心思搞慈善?”

另一人摇头:“你们太小看他了。我刚得到消息,文化部有个内部会议纪要流出,尚德被列入‘国家重点文化扶持企业’候选名单。要是真批下来,光补贴就够他们活三年。”

众人哗然。

“不可能吧?就凭一个破厂子?”

“关键是人家背后站着徐镜缘。那位可是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一句话能影响政策走向。而且……”那人压低声音,“据说叶开和她孙女关系匪浅,姚朗最近几乎天天往七溪跑。”

“所以这是借势上位?”有人恍然大悟。

“不止。”那人意味深长地说,“我听说他已经在秘密收购一批老字号品牌,打算整合成‘江南非遗联盟’。如果成功,将来这个展馆就不只是展览馆,而是标准制定者??谁家手艺能进馆,谁就能拿到认证标识,等于掌握了行业准入权。”

包厢陷入短暂寂静。

良久,一人喃喃道:“这家伙……怕是早就想好了退路。制造业不行了,干脆自己造个新赛道出来。”

夜色渐浓,城市灯火通明。在这座庞大都市的某个角落,一场静默的变革正在酝酿。没有人意识到,一个曾被视为败局已定的企业,正悄然重塑自己的命运轨迹。

而在遥远的南方小镇,一台老旧录音机缓缓转动,播放着一段上世纪五十年代录制的锡剧唱段。咿呀婉转的旋律飘出院墙,融入晚风之中。那是叶开特意派人从档案馆翻找出来的原始磁带,即将作为展馆首展的重要文物展出。

他知道,有些声音一旦消失,就再也无法找回。所以他要用尽全力,让它们在这个时代重新响起。

三天后,新政如期发布。七溪入选首批试点城市,尚德集团成为唯一获准参与非遗综合开发的民营企业。消息传出,股价应声上涨百分之十八。

石小娥站在公司楼顶,望着远处工地升起的第一根钢架,轻声说:“原来你说的都不是梦。”

叶开站在她身旁,手中握着一枚小小的泥人??那是惠山泥人传承人亲手所制,模样竟与他儿时记忆中爷爷摆在柜子里的那一尊,一模一样。

“这不是梦。”他低声回应,“这是重启的人生。”

风吹过,带来远方江水的气息。新的篇章,已然开启。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