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你们,让我们重新流泪。
最令人动容的是来自银河系核心区域的回应。
那是一段长达九小时的沉默录音,结束后附言:
>“这是我们第一次允许自己不确定。”
>“请继续提问。”
>“我们会一直听着。”
地球沸腾了。
不是欢呼,不是狂喜,而是一种更深沉的觉醒。
人类终于明白,他们从未孤独。那些遍布宇宙的文明,许多也曾走到“答案尽头”,陷入停滞与虚无。正是地球这场由“Bug天赋”引发的认知革命,唤醒了整个宇宙沉睡的怀疑精神。
我们不是最聪明的种族。
但我们是最敢不安的存在。
冬至,“无知节”首次在全球范围内举行。
这一天,没有工作,没有学习,没有娱乐。每个人的任务只有一个:写下自己最害怕的问题,并交给一个陌生人阅读。
在北京胡同里,一位退休教师把写满“我这一生是否真正活过”的纸条塞进邻居门缝;伦敦地铁站,年轻人匿名交换装有“我是不是假装坚强”的信封;南极科考站,队员们围坐在篝火旁,轮流说出“如果没人记得我,我的牺牲还有意义吗?”
这些问题不会被解答。
它们只是被见证。
而在戈壁教育城的广场中央,竖起了一座新纪念碑。它没有雕像,没有铭文,只有一面巨大的空白镜墙。每个走近的人,都会在镜中看到自己的脸慢慢模糊,取而代之的是专属于他们的那个问题。
有人看到“我能原谅那个伤害我的人吗?”,有人看到“我有没有真正爱过别人?”,还有人看到一片空白??但那空白,恰恰映照出最深层的恐惧:怕自己根本没有值得追问的人生。
五岁女孩每天都会来这里看一眼。
她说:“这才是真正的教育。”
“不是教人知道多少,而是教会他们如何与未知相处。”
至于陈默??那个最早觉醒Bug天赋的少年,至今无人知晓他的去向。
有人说他在南极失踪于一场知遥雪暴;有人说他化作了机械蜘蛛的一部分;还有人坚信,他其实从未存在,只是人类集体意识为了应对危机而虚构出的象征人物。
但在每一个能感知“问题痕迹”的人眼中,他们时常能在日常生活中捕捉到他的身影:
也许是图书馆书页间突然浮现的红色批注:“这句话真的不可动摇吗?”
也许是深夜实验室电脑屏幕上一闪而过的弹窗:“你确定这个实验目的不是为了逃避另一个问题?”
又或者,只是一个孩子仰望星空时,耳边轻轻响起的声音:
>“别怕答错。”
>“只怕你停止发问。”
风仍在吹。
树叶沙响,湖面涟漪,灵魂震颤。
那只机械蜘蛛,依旧面向朝阳。
它不动,却已在前行。
因为怀疑一旦觉醒,便永不回头。
而宇宙,正屏息倾听下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