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大明第一国舅 > 第659章 大和尚的正确用法(第2页)

第659章 大和尚的正确用法(第2页)

次日清晨,马寻以巡查海防为名,奏请巡视登州、莱州水师。朱元璋略作犹豫,准其所请,并派锦衣卫百户吴勉随行监察。

临行前夜,马寻召见郑和:“你立刻带十名可信水手,扮作商船crew,沿南洋旧道北上,重点盯住刘家港至登州航线。若有船只夜间启航、规避哨卡者,记下编号,拍下舱口装卸情形。特别留意是否有人体气味传出,或听见孩童哭声。”

郑和领命而去。马寻又密令常森散布消息:称自己在火灾后仍藏有一份完整账册副本,藏于“先帝遗诏匣”中,唯有太子亲自开启方可取出。

果然,三日后,东宫突遭刺客夜袭,幸被侍卫发觉击退。刺客当场服毒自尽,但留下一枚刻有“镇”字的铜牌。

与此同时,廖永忠紧急上书,请求加强京畿防卫,提议由邓镇统率禁军巡防六门。此议遭徐达坚决反对,称“禁军统领须出自勋贵共推,岂能一人专擅”,双方在朝堂激烈争执,几乎动武。

朱元璋震怒,下令彻查刺客来历,同时暂缓人事任命。

马寻趁机在登州水师营中掀起风暴。他以钦差身份召集全体将领训话,突然宣布:“昨夜接到密报,有敌国细作混入水师,勾结倭寇,图谋内应。凡近半年曾私自放行无照海船出入者,一律下狱候审!”

众将哗然。副将王弼当场抗辩:“卑职奉命行事,何来私放之说?”

马寻冷冷一笑,取出一份文书:“这是户部核验记录??你麾下‘威远舰’上月曾向一艘无旗商船提供淡水三百桶、火药二十箱,理由是‘救援遇险民船’。可据登州海关记载,当日并无船只报险。你说,这笔账该怎么算?”

王弼额头冒汗:“或许……是登记疏漏。”

“疏漏?”马寻拍案而起,“那你能否解释,为何该船离开后,曾在距岸三十里处停下,放下数只小艇,与另一艘黑帆船交接货物?据目击渔民描述,那些货物……像是人!”

全场死寂。

王弼猛然拔剑:“血口喷人!老子乃蓝帅亲信,你敢动我?”

马寻纹丝不动,身后锦衣卫吴勉一步跨出,长刀出鞘:“奉旨监查,抗命者,格杀勿论!”

刀光映面,王弼终究不敢妄动,被当场拿下。

当夜,马寻连夜提审王弼亲信,撬开嘴后得知惊人内幕:原来“威远舰”每月都要协助运送一批“特殊货物”至辽东某秘密港口,交接对象确为高丽使者,幕后指挥者则是“京城一位国公级人物”,酬金通过盐引折现支付。

“哪位国公?”马寻追问。

那人颤抖道:“小的……只听说姓廖……”

马寻心中雪亮。

他立即命人封锁登州所有码头,搜查过往船只。第三日午后,郑和归来,带来一组模糊却关键的照片??那是用西洋传来的早期银版摄影术拍摄的画面:一艘名为“海利号”的商船,在深夜靠岸时,甲板打开活门,数十名瘦骨嶙峋的孩童被绳索吊下,由岸上蒙面人接手,装入封闭马车运走。

照片背面写着一行小字:**目的地,辽东铁岭卫旧堡,疑似改建为奴工营。**

马寻盯着照片,久久不语。他知道,这张纸若呈上御前,足以掀起滔天巨浪。但他也明白,此刻出手,必遭反噬。

回程途中,他在扬州短暂停留。夜里,一封匿名信送至驿馆:

>“君欲清浊流,奈何身亦在洪涛中?昔年巢湖旧事,未必无人知晓。劝君及早抽身,免遭风浪吞没。”

马寻看完,淡淡一笑,将信投入烛火。

常森忧心忡忡:“他们开始威胁您了。”

“说明我踩到痛处了。”马寻端起茶杯,轻啜一口,“当年我在巢湖水寨救过一个奄奄一息的少年,后来才知道他是陈友谅的幼子。我没杀他,放他走了。这事只有两个人知道??一个是郑和,另一个……就是你现在效忠的人。”

常森浑身一震:“您是说……太子?”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