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大明第一国舅 > 第667章 李善长给我挖坑(第1页)

第667章 李善长给我挖坑(第1页)

马寻这人会装糊涂,这件事情不只是李善长清楚,李祺都心里有数。

可是他们也同样知道马寻做事一板一眼,对于朝堂的事情不太上心,也不愿意勾心斗角。

这人缺少急智、没有什么应变能力,这事情李善长更。。。

暴雨倾盆,如天河倒灌般砸在摄津浦的军营上。帐篷在狂风中剧烈抖动,绳索发出不堪重负的呻吟。值夜的士兵蜷缩在油布下,手中火铳早已被雨水浸透,只能靠一盏摇曳的灯笼勉强辨认方向。就在这片混沌之中,一艘小舟自京都方向逆浪而来,船头立着一名披蓑戴笠之人,面容隐于黑暗,唯有一双眼睛冷光闪烁。

亲兵将人引入俞通渊帐中时,那人摘去斗笠,露出一张苍老却锐利的脸??正是北朝旧臣日野道隆的幕僚,曾为太政大臣府掌书记的藤原季长。他浑身湿透,双膝跪地,声音沙哑:“大人……京都已非昔日京都。”

俞通渊端坐案后,手中正翻阅《海贸协约》第七藩签署文书,闻言抬眼,不动声色:“说下去。”

“天皇登基不过三日,宫中已有异动。”藤原低声道,“南朝残党并未溃散,而是潜入城内,与部分不满明廷干预的公卿暗通款曲。他们称您为‘东海之虎’,说大明借扶北之名,行吞并之实。更有甚者,已在神社密祭祖先,誓要驱逐‘外夷’。”

俞通渊轻轻放下笔,指尖敲了敲案角:“谁牵头?”

“三条家、西园寺家,还有……”藤原顿了顿,“已故太政大臣之弟,日野持明。”

“哦?”俞通渊眉梢微挑,“凉子公主的叔父?”

“正是。他宣称侄女已被明人软禁,实非自愿投诚,更言那张布防图乃诱敌之计,只为引南朝主力入京围城,好让明军趁虚而入。”

帐内烛火忽明忽暗,映得俞通渊半边脸隐入阴影。他缓缓起身,踱至地图前,目光落在京都御所与比?山之间那条蜿蜒红线。“所以,他们想反咬一口?”

“不止。”藤原压低声音,“昨夜有人潜入监政厅,试图焚毁户籍册与税赋账本。若非巡查使警觉,此刻整座新城怕已陷入混乱。此外,民间流言四起,说明军将在各地设立‘人柱碑’,每逢月圆便活埋孩童以镇海妖……百姓虽不敢言,但眼神已变。”

俞通渊冷笑:“谣言最易生根,也最易操控。是谁放出去的?”

“据查,源头来自一座名为‘灵泉院’的小寺,住持自称得神谕启示。可我细查其往来香客名录,发现其中多人曾效力南朝谍网。”

“有意思。”俞通渊踱回案前,提笔写下几个名字,“你回去之后,继续装作归顺模样,把这些人名悄悄传给三条家的管家??记住,务必让他以为是你无意泄露。”

藤原愕然:“这……岂不是助长叛乱?”

“不。”俞通渊唇角微扬,“我要让他们内斗。三条家与西园寺本就不和,如今又加上一个打着复国旗号的日野持明,三方争权,必生嫌隙。等他们互相猜忌到刀剑相向时,我们再出手收拾残局,才显得是‘平乱安民’,而非侵略夺权。”

藤原颤声:“大人果然深谋远虑……只是,公主那边……”

“凉子?”俞通渊淡淡道,“她今日午后已随教习嬷嬷开始学习汉礼,明日还将出席市舶司学堂的开蒙仪式。对外宣称,她是北朝正统血脉唯一幸存者,是我朝重点庇护的‘东瀛贤媛’。至于她叔父说什么……”他冷笑,“一个叛臣之口,岂能动摇朝廷定策?”

送走藤原后,俞通渊召来李文忠旧部出身的参将赵谦。“派两队精锐,换上倭人服饰,今晚潜入灵泉院周边,制造冲突。目标有三:一是烧毁寺院藏经阁,二是掳走三名可疑僧侣,三是留下带有南朝印记的武器残片。”

赵谦皱眉:“又要嫁祸?”

“不错。”俞通渊冷冷道,“让所有人相信,这是南朝余孽死而不僵,在背后煽动宗教狂热。同时放出风声,说我军即将彻查所有与南朝有过往来的寺庙与庄园。那些原本犹豫是否参与密谋的贵族,自然会吓得缩回头。”

赵谦领命而去。当夜三更,灵泉院火光冲天,哭喊声惊动半个京都。次日清晨,街头巷尾皆传:“南朝鬼魂未散,竟敢亵渎佛门清净地!”更有传言说,大火中有人见黑袍僧人念咒招雷,欲召八岐大蛇吞噬明军舰队。

人心惶惶之际,俞通渊却下令开放军粮赈济灾民,并亲赴现场慰问伤者。他身着素袍,手持佛经,于废墟前焚香祷告,口中诵《金刚经》段落,语气温和:“邪不胜正,乱终归治。我大明奉天承运,非为杀戮,实为救苦救难而来。”

此举震动全城。不少原本心怀抵触的老百姓开始低声议论:“这位曹国公,似乎真有些不同。”甚至有僧人主动前来投诚,供出数处隐藏兵器的窖藏地点。

与此同时,三条家果然按捺不住,连夜派人搜捕西园寺家亲信,指控其勾结南朝。而日野持明则公开斥责三条家“挟明自重,卖国求荣”,并在自家宅邸召集武士集会,意图另立“护国义盟”。

局势眼看失控,俞通渊却依旧稳坐中军,每日接见商贾、巡视学堂、主持科考初试??专为东瀛士子设立的“明化科”,考题竟是《论语?学而篇》释义。他亲自批阅前十卷,朱笔圈点,褒奖有加,还赐下“文启东瀛”匾额一面,悬挂于新建成的儒学讲堂。

这一手软硬兼施,令许多中间派士族悄然倒向明廷。尤其是那些早受贵族压制的中小地主,见明军不仅不掠田产,反而废除旧式劳役、推行新税法(按亩计税,免税三年),纷纷感激涕零,称“此乃千年未有之仁政”。

然而风暴终究未能彻底平息。七日后,日野持明率三百武士突袭监政厅,意图劫走凉子。战斗持续不到半个时辰,便被埋伏已久的火枪营尽数歼灭。持明本人重伤被俘,押至俞通渊面前时,仍怒目圆睁,破口大骂:“你们这些黄皮豺狼!迟早会被神风天雷劈成灰烬!”

俞通渊静静听着,待其力竭,方才开口:“你说我是豺狼?那你呢?为争权夺利,不惜煽动民变,纵火烧寺,害死无辜僧俗六十七人。你口中的‘神国尊严’,就是用百姓性命堆出来的吗?”

日野持明怔住。

“我可以杀你。”俞通渊站起身,俯视着他,“但我决定把你送去琉球,在那里建一座‘悔过书院’,让你每天抄写《大明律》与《孝经》。十年之后,若你真心悔悟,或许还能回国教书育人。”

全场哗然。连赵谦都忍不住低语:“大人宽仁至此,只怕反被看作软弱。”

俞通渊不答,只命人将持明押走,随即召见凉子。

少女已换上汉式襦裙,发髻梳成仕女样式,举止温婉,却不掩眼中锋芒。她跪坐阶下,听完整个事件经过,良久方问:“您为何不杀他?他是我叔父,也是我父亲唯一的弟弟。”

“正因为是他。”俞通渊注视着她,“杀了他,你是孝女;留他性命,你才是真正的政治家。仇恨只会让人盲目,而宽恕才能赢得人心。你要学会的,不只是汉语与礼仪,更是如何在权力漩涡中生存、抉择、掌控。”

凉子低头,手指微微颤抖,终于轻声道:“我明白了……从今往后,我不再是日野凉子,而是……您的棋子。”

“错了。”俞通渊摇头,“你不是棋子,你是执棋之人。只不过现在,你还需借我的手发力。”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