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满醒转,浑身冷汗。
“我们必须建一座‘听者之塔’。”她断言,“不只是让人说话,更要训练世界如何听??如何承受刺耳的真相,如何接纳矛盾的情感,如何在被伤害时仍不关闭耳朵。”
陈默皱眉:“可资源有限,政治阻力巨大。各国政府已经开始警惕‘痛语运动’失控,联合国已成立‘语控委员会’,准备立法限制‘心熵干预范围’。”
“那就绕过体制。”沈念坚定道,“我们让普通人成为听者。就像当年‘启言莲’靠花粉传播觉醒,这次,我们用梦。”
她取出玉笛,吹响第一音。
那一晚,地球上两千三百万人做了同一个梦。
梦中,他们坐在一间圆形小屋内,对面坐着一个模糊的人影。墙上写着三句话:
>“我可以不喜欢你说的话,但我保证听完。”
>“我不急着解决你的痛苦,我只是在这里。”
>“谢谢你愿意告诉我。”
每次有人在梦中完成一次完整倾听,醒来后手中的晶石便会多一道纹路,象征“听者印记”。
七日后,全球已有超过四千万人获得印记。他们自发组织“静听小组”,在社区、监狱、医院、学校设立“言语避难所”??不评判,不建议,只倾听。
变化悄然发生。
东京一名连环纵火犯自首,只因在避难所听到一位母亲讲述孩子被烧伤的经历;巴黎街头,极右翼领袖与难民代表共进晚餐,起因是后者在一个倾听会上说出“我也怕你们”;亚马逊雨林深处,原住民长老对砍伐工人说:“你们也需要钱养家,对吗?”对方当场落泪,放下电锯。
而最惊人的是,随着“听者数量”增加,“缄默碑”的脉动逐渐放缓,裂纹开始愈合。
与此同时,仙女座方向传来新讯号。
不是警告,是一段旋律。
正是那晚晶石群共振而成的曲子。
“净默派”飞船并未远去,而是在边缘轨道徘徊。如今,他们用母舰引擎将这首“地球之歌”广播至全舰队。
回复雪片般飞来:
>“我们开始害怕倾听,是因为怕被真相撕碎。”
>“但现在我们发现,被听见的感觉……像重新出生。”
>“请告诉我们,该如何建立自己的‘听者之塔’?”
林小满召集所有人,在“言堂”屋顶点燃篝火。
她拿出笔记本,翻开最新一页,写下:
>倾听不是美德,是生存技能。
>当宇宙开始说话,我们必须学会听清每一个颤抖的音节,
>无论是控诉、谎言、咆哮还是呜咽。
>因为唯有如此,
>星辰才会确认:这里,有生命在认真活着。
翌日清晨,第一座“听者之塔”奠基。
地点就在“忆之碑”对面,由废墟重建,材料是回收的旧手机、键盘、扩音器、耳机、书信、日记本??所有曾承载言语却被忽视的物件熔铸而成。
塔身螺旋上升,顶端悬置一口无舌之钟,名为“待鸣”。
传说,当最后一个灵魂被真正听见,那钟自会响起,无需人力。
施工期间,一个小女孩坐着轮椅来到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