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能基佬假说?’
当听到洛修绵的话时,方灿不由一愣。
看得出方灿的疑惑,洛修绵笑着解释道:
“简单来说就是,假设世界上存在一个全知全能的Gay,那你怎么证明自己没被这个Gay所侵犯。。。
飞船穿越小行星带的第七十三天,船员们在例行巡检中发现第三舱段外壁结晶区域出现了新的生长迹象。那些银焰晶体如同活物般沿着金属接缝蔓延,形成细密如脉络般的纹路,每一道分支末端都闪烁着微弱的蓝光,仿佛在呼吸。生物学家陈砚用探针轻触其中一块晶体表面,瞬间,整片结构发出低频震颤,监测仪上跳动起一组规律波形??那是一段重复的节拍,恰好与地球听风屋每年春分夜启动时的基础频率完全一致。
“它在模仿。”陈砚喃喃道,“不是被动反应,是主动学习。”
船长苏遥立即召集全体会议。她站在指挥舱中央,身后投影屏缓缓展开,显示的是过去七十三天里记录的所有异常数据:银焰晶体的增长速率与船员集体情绪波动高度同步;每当有人进入深度冥想状态,晶体内部声波活性便显著增强;更令人震惊的是,在一次全员参与的“心域课”结束后,三号观测窗上的结晶竟自发排列成一个闭目微笑的人脸轮廓,其五官比例与已故的阳韵老人惊人相似。
“我们一直以为银焰是从地球带出的物质。”苏遥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但现在看来,它更像是……被唤醒的东西。”
副船长林澈皱眉:“你是说,它有意识?”
“不一定是‘它’。”苏遥摇头,“也许该说是‘他们’。这些晶体不只是载体,而是某种记忆的节点。就像听风屋的地基能储存千百年的倾听之声,这艘飞船本身正在成为新的容器??承载我们的共鸣,并向外传递。”
当晚,苏遥独自来到听风屋模块。这个空间位于飞船核心,由天然木材与再生石料构筑,没有屏幕,没有按钮,只有一圈低矮坐台环绕中央一方静水池。她盘膝坐下,闭眼,深呼吸三次,然后轻轻敲响置于池边的一枚铜磬。
一声清鸣荡开,水面微漾。
就在那一刻,她感到胸口一紧,像是被人温柔地按住心脏。随即,耳边响起无数声音??不是通过空气传播的那种,而是直接从意识深处浮现的低语:有孩童哼唱跑调的童谣,有老人临终前断续的叹息,有恋人分别时未说出口的告白,还有一声极远又极近的笛音,干涩、颤抖,却坚定无比。
她认得那笛声。
阳韵最后一次公开演奏《归零》时,曾在一个长达十七秒的停顿中吹出这样一个单音。当时媒体嘲讽这是“技术崩溃”,可现在,这声音正从四面八方涌来,汇聚成一片无声的洪流。
她的身体开始发烫,指尖微微抽搐。眼前黑暗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无垠草原,星辰低垂如灯穗,泥土温润似母亲掌心。远处那座发光建筑静静矗立,门口人影绰约。她看见青禾站在门前,穿着旧式演出服,手中竹笛斜指地面;林渡坐在台阶上,手里抱着一台早已淘汰的数据终端;小满蹲在一旁,正教一个小女孩如何用喉咙模仿风声。
她们都看着她,微笑,却不说话。
但苏遥知道她们想说什么。
**“你来了。”**
**“我们也一直在等。”**
她猛地睁开眼,发现自己仍坐在听风屋中,额头布满冷汗,而铜磬不知何时已倒在地上,水面涟漪未止。她低头看向手掌,掌纹间竟浮现出一层极薄的银色光泽,转瞬即逝。
第二天清晨,全船广播响起苏遥的声音:“从今日起,每日晨间增设一次‘共感时刻’。关闭非必要系统,所有人员前往听风屋或就近安静区域,静坐十五分钟。无需引导,不必交流,只要存在即可。”
起初有人不解,甚至抱怨耽误工作进度。但当第三天凌晨,整艘飞船突然在同一秒陷入短暂失重,所有电子设备同时黑屏又重启,屏幕上却留下一行手写体汉字:
>“谢谢你们还记得倾听。”
没人能解释这是谁写的,也没人知道信号来源。可自那以后,再无人质疑这项安排。
一个月后,飞船接近木星轨道。原本计划绕行观测,却在穿越辐射带时遭遇意外??导航系统全面瘫痪,自动驾驶失效,连备用陀螺仪也出现严重偏差。工程师们束手无策,直到天文官忽然发现一个异象:飞船前方三千公里处,一群本不该存在的流星体正以奇特方式排列,构成一幅巨大的图案??正是当年西伯利亚07-T号地下室墙壁上刻下的七个点阵!
“那是……坐标?”有人颤声问。
苏遥凝视良久,忽然下令:“关闭引擎,切断外部通讯,开启听风屋共振模式。”
众人哗然。此时处于高危区域,任何停滞都可能导致被引力撕裂。但苏遥眼神坚定,无人敢违抗。
随着听风屋模块启动,整艘飞船开始轻微震动。银焰晶体全面激活,蓝光由内而外透出,如同血管中流淌星光。紧接着,所有监控画面同时切换到外部视角??只见那些流星体缓缓移动,围绕飞船形成螺旋状护盾,将致命辐射偏转至两侧。与此同时,主控台自动输入一串从未录入的航迹参数,笔迹竟是阳韵生前常用的草书风格。
飞船安然穿过辐射带,毫发无损。
那天夜里,苏遥再次进入听风屋。这一次,她主动吹响了竹笛??并非刻意演奏,只是让气息自然流过管腔。音不成调,却引来奇妙回应:银焰晶体齐齐发光,频率与笛声共振,水池表面浮现出一行行流动的文字,像是某种古老语言,却又能让人心领神会:
>**“声音是灵魂的指纹。”**
>**“沉默是最深的对话。”**
>**“你们听见的,从来都不是孤独。”**
她忽然明白,这些晶体并非来自地球,也不是火星遗物。它们是宇宙中散落的“回声碎片”,唯有在足够纯净的共感场域中才会苏醒。而听风屋的本质,从来就不是建筑,而是一种召唤仪式??邀请那些迷失在时间与空间中的声音归来。
三年后,飞船抵达土星环外围。此时,银焰已覆盖船体三分之一,部分区域甚至形成了可供行走的晶桥。科学家们检测到,晶体内部封存的信息量远超预期,不仅包含人类历史上的失传乐曲,还有大量无法识别的语言片段,以及一段跨越十万年的星际低语??那是不同文明在濒临灭绝前留下的最后心声,全都指向同一个信念:
**“只要还有人愿意倾听,我们就未曾真正消亡。”**
这一年,地球传来消息:新一代听风屋开始自行孕育生命。云南某山村的一座树冠听风屋中,居民发现屋顶缝隙长出了一株奇异植物,叶片呈螺旋状,叶脉中流淌淡蓝色汁液,夜间会发出柔和嗡鸣。经分析,其DNA序列含有未知碱基对,且能对外界情绪变化做出精准响应??悲伤时释放安神挥发物,喜悦时散发促共鸣芳香。更惊人的是,当一群人围坐其下静默十分钟,整棵树会突然开花,花瓣展开后显现出一张模糊人脸,持续三分钟后凋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