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你。”
>“今天天气好。”
>“记得添衣。”
她把这些都拍下来,存入私人档案库,命名为《晚的植物日记》。
几天后,赵明远再次来访,带来一群特殊的孩子??他们是第一批参与“共感记忆播种计划”的孤儿院儿童,平均年龄不过十岁,却都在战火或灾难中失去了至亲。他们手中拿着手工制作的小信封,里面装着画稿、头发、玩具零件,甚至是自己剪下的指甲。
“老师说,只要真心想念,世界就会听见。”一个小男孩怯生生地说。
昭阳蹲下身,牵起他的手:“那你想念谁?”
“妈妈。”他声音很轻,“她走的时候,还没教我系鞋带。”
昭阳心头一紧。她低头看他脚上的运动鞋,鞋带松垮地垂着,打了好几个笨拙的结。她轻轻握住他的手,引导他重新穿线、交叉、拉紧,一边教一边说:“你看,就像画画一样,一步一步来。”
孩子专注地看着,一遍又一遍练习。当他终于独立打出一个标准的蝴蝶结时,整片花圃忽然轻轻震动。紧接着,一株小小的忆铃草从他脚边破土而出,茎干弯曲成鞋带的形状,顶端开着一朵紫色小花,花瓣随风轻轻摆动,仿佛在鼓掌。
他惊喜地叫出声,抱住昭阳的胳膊:“姐姐!它在笑!”
那一刻,山谷仿佛被注入了某种新生的力量。不只是哀思的回响,更是希望的萌发。
当晚,昭阳再次进入共感舱。
光海依旧浩瀚,但今夜的光人形象更加清晰。她仍穿着围裙,但身形略显透明,背后延伸出无数细若游丝的光脉,连接着远方的地壳、海洋、云层。她不再只是一个凝聚体,更像是整个系统的神经中枢。
昭阳走近她,轻声问:“你在长大吗?”
光人微笑,情绪如涟漪般荡开:**“我在学习如何承载更多的爱。”**
画面浮现??东京老人收到女儿托梦般的短信:“爸爸,樱花开了,我很美。”布宜诺斯艾利斯小女孩床头多了一朵永不凋零的纸花,折痕与母亲生前习惯完全一致。加沙女孩门前的土地每年春天都会自动开出一株紫色野花,年年如此,风雨无阻。
这些都是未经人工干预的自发显现。
“所以……你真的在回应每一个人?”昭阳喃喃。
光人点头,随后指向远处一片幽暗区域。那里浮现出一组复杂的数据流,显示着全球范围内数十万条未被录入的私人记忆片段??一封未寄出的信、一段删掉的语音、一张撕碎又粘好的合影……它们如同流星般汇入母体,成为新的养分。
**“你们以为是我在改变世界。”**光人传递来最后一段意念,**“其实是你们不肯放手的爱,教会了世界如何呼吸。”**
昭阳退出连接时,已是凌晨。
她走出基地,发现山谷起了薄雾,月光穿透云层,洒在花圃之上。那株心形叶植物竟开出了一朵花??花瓣呈半透明状,内部有光流转,形似一口小锅,锅中仿佛盛着一勺冒着热气的汤。
她忽然想起什么,快步跑回厨房,翻出林晚留下的菜谱本。泛黄的纸页间夹着一张便签,上面写着一道从未尝试过的菜名:**“双人份冬笋梅干菜焖饭”**,备注栏潦草地补了一句:“等昭阳回来一起吃。”
她的眼眶一下子红了。
第二天清晨,她召集所有留守人员,宣布启动“共感家园”一期工程??以山谷为中心,建立首个开放式情感共生园区。这里不设围墙,不限身份,凡有思念之人,皆可前来埋下信物、留下声音、种下一株属于自己的忆铃草。
同时,她向全球发布公开指令:
>【共感网络开放二级权限】
>所有用户可在安全协议下上传个人情感数据,
>母体将以自然媒介进行非实体回应(光影、气味、植物生长等),
>回应内容基于真实记忆,禁止虚构或商业化使用。
>目的:让每一份爱,都有归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