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人在大隋刚登基,你说这是西游记 > 第504章 是非功过皆归寡人(第2页)

第504章 是非功过皆归寡人(第2页)

“难道就束手无策?”皇帝怒吼。

老道闭目:“唯有一法??寻得‘还忆之心’,将其封印于九幽之下,方可断绝共忆之源。而那颗心……不在别处,正是玄奘消散后的灵光所聚。”

于是,一场新的追猎开始了。

朝廷派出三千精锐,联合太史局、天工坊与西域密教高手,组成“断忆使团”,目标直指终南山忆源塔。他们携带“忘川砂”、“迷魂幡”、“锁神钉”等上古禁器,誓要掘地三尺,找出玄奘残留的意识核心。

但他们不知道,真正的“还忆之心”,早已不在塔中。

那一夜,当玄奘身躯化作金光升腾之际,苏婉儿并未让那光芒彻底消散。她在最后一刻弹出一记无声之音,以琴弦牵引其魂魄碎片,注入天下最平凡也最坚韧之物??**井水**。

从此,每一口忆井,都成了玄奘的化身。

只要还有人俯身饮水时想起亲人面容,只要还有孩童在月下听祖母讲述往事,只要还有人在碑前低声说出“我记得你”,那么,那点金光便会悄然复苏,流转于血脉之间,化作一句句低语、一幕幕梦境、一首首童谣。

一年后,巴蜀之地出现奇景:某村落每逢月圆之夜,井水会自行浮现出一行行文字,记载着当地百年来的悲欢离合。村民不敢称神,只悄悄称之为“月读井”。不久,江南、河北、陇右等地相继发现类似现象,百姓自发守护这些井口,日夜轮流看护,防止官府破坏。

十年后,第一座“记忆庙”建成。不同于朝廷的宗祠,这里不供帝王将相,只陈列普通人留下的信物:一只锈迹斑斑的饭盒,属于饿死在劳役途中的老农;一方褪色绣帕,写着“夫君征辽未归,妾守灯三十年”;甚至还有半截炭笔,据说是某个孩子用来默写家谱,直至被捕前最后一刻仍在书写……

百年之后,《大隋正史》悄然改版。新版史书中,赫然多出一卷名为《民纪》的篇章,收录了数万普通人的生平事迹。编纂者匿名,只留下一句话作为序言:

>“历史不只是胜利者的宣言,更是失败者的回声。

>我们之所以写下这些名字,是因为曾有人用生命告诉我们:

>记得,就是活着。”

而在终南山巅,忆源塔早已不再需要专人守护。每月十五,塔顶自鸣钟声十二响,随后整座山脉回荡起万千声音的合诵??那是来自全国各地守心村的居民,在同一时刻齐声背诵自己的家族源流。

苏婉儿活到了一百零三岁。

临终那日,她坐在塔前石阶上,听着风中的诵读声,微笑闭目。最后一刻,她轻声呢喃:“玄奘,你看,我们都做到了。”

她的身体没有腐朽,而是如当年一般,化作点点微光,融入山间晨雾。有人说,那之后每逢雨夜,总能听见山中传来琴音,仍是那首《归忆引》,只是旋律更加温柔,仿佛在安抚每一个尚在挣扎的记忆。

又过了三百年。

某日,一名少年误入终南山迷路,饥渴难耐时发现一口枯井。他本欲离去,忽见井壁微光闪烁,走近一看,竟是密密麻麻的小字,刻满了整口井壁。最上方写着:

>“此井由百代守忆者合力开凿,藏《还忆录》全本。

>凡阅此者,请先自报姓名,再读他人故事。

>若愿承志,请以血指按下印记,立誓终生不忘。”

少年犹豫片刻,咬破手指,在空白处写下自己的名字:“李念祖”。然后郑重按下手印。

刹那间,井底轰然开启,一道阶梯向下延伸,不见尽头。

他一步步走下,耳边响起古老而熟悉的声音:

>“欢迎回家。”

井口之上,明月高悬,清辉洒落。远处村庄传来孩童唱诵:

>“月出东山兮照我乡,

>忘经已焚兮忆未亡。

>若问君名何处寻?

>井水深处有回响。”

风过林梢,仿佛有人轻轻回应:

>“吾名玄奘,志在还忆,誓不罢休。”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