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华娱:顶流女星养成 > 第560章 三宝终章(第2页)

第560章 三宝终章(第2页)

“如果有一天,又有人想让你们沉默,请打开它。”她说。

陈露郑重收下,转身踏上归途。

三个月后,火种计划启动“回声工程”??在全国设立一百个濒危语言采集站,招募原住民讲述者,建立全球最大规模的口头文化遗产数据库。第一批录入者中,有一位九岁的瑶族女孩,她在录音棚里唱完一首祖母教的摇篮曲后,忽然抬头问工作人员:“这首歌,以后还能传下去吗?”

工作人员蹲下身,认真回答:“只要你愿意唱,它就能活一千年。”

与此同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设立“全球语言权特别基金”,中国成为首批出资国。陈露作为民间代表出席大会,她在演讲结尾说道:“我们常常以为自由是能做什么,其实更重要的是,能不能说出‘我不想做’。语言,就是那句‘不’的权利。”

台下掌声雷动。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迎来了光明。

苏雯的母亲从桂林赶来,在火种总部外跪了整整一夜。她带来一盒骨灰,说是女儿火化时唯一留下的遗物。法医报告显示,苏雯生前长期服用一种名为“静言素”的药物,导致声带萎缩、情绪钝化。她在日记最后写道:“他们拿走了我的声音,连哭都成了奢侈。”

陈露抱着那位老人,一句话也说不出。

第二天,她下令全面清查国内所有打着“国学”“修身”“心理疗愈”旗号的封闭式培训机构。半年内,共取缔非法机构四十三家,解救受控人员二百余人。其中一名年轻女子被救出时已无法站立,但她看到陈露的第一眼,竟用极微弱的气息哼出了侗族大歌的起调。

那一刻,整个火种团队泪流满面。

也是在这期间,陈露收到了一封来自东南亚的匿名邮件。附件是一段视频:昏暗房间内,郑世坤坐在轮椅上,面容枯槁,右半边身体明显瘫痪。他面对镜头,声音沙哑:“你以为你赢了?可你知道‘初言系’最初是谁资助的吗?你以为我只是个疯子?不,我是执行者。真正的主人,从来不在台前。”

视频戛然而止。

陈露反复查看元数据,发现上传IP位于柬埔披境内,时间戳为三天前。她立即联系国安部门,但追查结果石沉大海。

“他在暗示背后还有人。”宋词皱眉,“而且级别很高。”

陈露望着窗外夜色,久久不语。她知道,这场战争远未结束。郑世坤或许倒下了,但那些试图用沉默统治人心的势力,仍在暗处呼吸。

但她也明白,只要还有人记得“她说过话”,火种就不会熄灭。

一年后的清明节,陈露带着青藤的信来到怒江边。她将信投入河中,任水流载着它奔向远方。岸边立着一块新碑,上面刻着七种民族文字,译作同一句话:

**“语言不死,故我在。”**

风起时,整条峡谷仿佛都在回应。

她取出火种舱,开启自动收录模式。耳机里传来风吹树叶的声响、孩童嬉闹的笑语、一位老人用傣语讲述创世神话的低沉嗓音……还有远处山上传来的一阵歌声??那是塔县孩子们唱过的维吾尔童谣,如今已被编入小学音乐教材。

她轻轻闭上眼,听见了千万种声音在天地间交织。

这些声音曾被压制、被扭曲、被遗忘,但终究回来了。

因为她选择了不说谎,也不沉默。

因为她知道,每一个敢于发声的灵魂,都是燎原的星火。

而她要做的,不过是守护这团火,直到它照亮更多黑暗的角落。

某天深夜,她在办公室整理档案,偶然翻到十年前自己写下的第一份火种计划提案。末尾有一行小字:“愿未来的孩子们,不必为说母语而道歉。”

她拿起笔,在旁边补了一句:

“也愿曾经沉默的人,终能为自己而声。”

窗外,晨光初现。

城市渐渐苏醒,街道上传来各种方言的叫卖声、孩童背诵古诗的朗读声、情侣用家乡话拌嘴的笑声……这些琐碎而鲜活的声音汇成洪流,冲刷着这座庞大都市的记忆边界。

她摘下耳麦,走出大楼。

阳光洒在脸上,温暖如初。

她深吸一口气,对自己说:

“我还活着,所以我得继续说下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