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侯门 > 8090(第8页)

8090(第8页)

待他们迈进王显的牢狱,裴越和明怡的步子不约而同缓下来。

只听见谢礼一进屋,便大哭一声,“王公舍生取义,奈江山社稷何?”

王显目色幽幽看着内监捧着的那盏酒,缓缓一笑,“谢大人何出此言,王某罪孽在身,死不足惜,只是此一去,后会无期,免不了有几句话要交待谢大人,望谢大人笑纳。”

谢礼拂了一把泪,“您说。”

王显临终在即,也不再遮遮掩掩,语重心长与他道,“过去事事我顶在你和崔序跟前,现如今我走了,东亭还年轻,万事得仰仗你和崔序,咱们穿上了这身朝服,也该对得起江山,对得起百姓,勿要再骑墙观望,工于谋身,疏于谋国了。”

谢礼闻言大为惭愧,失声跪下道,“谢某谢老首辅教诲,往后一定尽心竭力,不让天下有冤案。”

“好!”王显勠力扶起他,应着这冤案二字,目光矍铄望他,殷殷嘱咐,“谢礼,你既忝任都察院首座一职,当知正纲肃纪,明辨是非,还政清明是都察院首要职责,如今李襄一案,疑窦重重,老朽临终有一言,必须嘱托你。”

谢礼含泪拱袖,“请老首辅吩咐。”

王显握住他手腕,一字一顿道,“请你协助东亭,务必将李襄叛国一案查个水落石出,还三万肃州军和镇守边关数十载的北定侯父子一个清白!”

“让天下再无冤案。”

再无冤案

字字珠玑,掷地有声,压在谢礼面门及心头,谢礼泪水洗面,既涌出无比的惭愧来,更觉出一份沉甸甸的托付。

王显临终遗言谢礼,实则大有深意,深知裴家不涉党争,裴越冒然为李襄出头,会引起皇帝怀疑乃至忌惮,而他便要以遗言的方式,给裴越罩上一层护身符,让他理所当然介入此案。

故而借谢礼之嘴,将此话带去奉天殿,带去整个官署区。

隔着一道长长的甬道,王显浑厚的嗓音清晰无错的传至裴越二人耳中。

裴越脚步顿住。

那日奉天殿外,他请求王显给他掠阵,助他接手李襄一案,临终,老首辅做到了。

谢礼也无拒绝的余地,含泪应道,“谢礼领命。”

风如地蛇一般从入口窜下来,阴嗖嗖地叫人犯寒,裴越和明怡缓缓拾阶而上,眼神落在前方,耳廓却细听牢狱尽头的动静,终于身后传来谢礼震天动地的哭音,二人步子皆是一晃,抬过眸。

急雨过境,乌云层层洞开,一线明光从洞开的口子倾斜而下,将官署区那片洗净的琉璃瓦,映出一层熠熠晖光来。

瞧,一行大雁往北飞来,紫禁城的上空渐渐露出一片青天,两侧旌旗猎猎,风光正好。

可惜,王公瞧不见了。

第84章第84章天家无父子

裴越亲自送明怡回府,路上问她,要不要去接朱成毓。

明怡拒绝了,理由是她与朱成毓并不相熟,去了只会叫人疑惑,且以她现在的身份,出现在宁王府实在不适合。

当然,更怕朱成毓认出她。

每每收到她回京的消息,那孩子总总要奔出京城几十里,高高兴兴迎她回来,待回肃州,又死皮赖脸跟着送至燕山外,依依不舍,他比成庆更黏她。只消她在京城,他便赖在李家,拉着她说长道短,若非祖母拦着,他还能爬上她的榻,扬言要与她抵足夜谈。

在外人跟前,摆出嫡皇子的架势,派头十足,在她这儿,嘴碎的很,明明相隔上千里,他能隔三差五给她写信,时不时捎一车京城的土仪来,她那时多忙,有什么功夫听他絮絮叨叨,一年半载也回不了他几封,即便回也如皇帝批阅奏章似的回了个“已阅”、“已知”,他却乐此不疲。

能不见还是不见的好。

裴越这边离开不久,谢礼便迈出牢狱,回奉天殿复命,眼眶哭得红肿,声线也带着沙哑,却还是尽量克制情绪告诉皇帝,一切已妥。

有人的死轻如鸿毛。

有人的死重于泰山。

诸如王显。

便是一贯冷血无情的帝王,对着王显坦然赴死,神情也终于有一丝撼动,问谢礼道,“他临终可说什么了?”

谢礼抬眸看着帝王,据实以告,“老首辅祈望陛下能准臣与裴阁老接手李襄一案,伸律法,张正义。”

皇帝微微愣了下,侧眸看向随行的内监,内监缓慢点头,皇帝便知此话属实。

旋即沉默了。

他承认,他对李襄一案是迟疑的。

身为帝王,他习惯一切在握,习惯独自立在权力巅峰,拿捏人心。

在有些人眼里,正义比性命重要,可在他眼里,江山大于一切,一切可能危害江山稳固的隐忧,他均要扼杀在摇篮里,李襄一案便是如此。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