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余生。”他说。
此时,远方地底再度传来震动。
轻微,却持续不断。
如同心跳。
柳含烟察觉异样,望向深渊方向:“门……又动了。”
杨戬站起身,走到崖边,神情平静。
“这次不一样。”他说,“它不是在苏醒,是在挣扎。因为真正的玄女意志已被揭穿,信仰断绝,她无法借壳重生。但这股力量仍在寻找突破口??也许不是通过神迹,而是通过人心的绝望。”
“那我们要怎么做?”
“守住心灯。”他回头看向那盏琉璃灯,“只要还有人相信真情胜过权谋,正义高于宿命,希望大于恐惧,这扇门就永远无法完全开启。我们不必封印它,只需让它明白??这个世界,不需要它的‘终结’。”
数日后,二人重返临渊城。
昔日神坛已改建为一座书院,匾额上书三字:“明心堂”。
杨戬虽未恢复至圣先师之位,却受邀讲学。他不再谈神通法术,只讲人心、选择与责任。他说:
“所谓至圣,不在力压群伦,而在明知黑暗存在,仍愿点燃一盏灯。”
百姓敬之如师,却不称其名,只唤一声:“二郎先生。”
春去秋来,桃树年年开花。
某夜,月明星稀,柳含烟在院中煮茶,忽听地下传来一声极轻的叩击,像是有人在敲门。
她不动声色,只将一杯热茶推向空椅。
片刻后,风起,茶面泛起涟漪。
一个缥缈的声音响起:
“谢谢你,还记得我。”
是玄女。
但她已非从前那个执拗于“终结轮回”的神?。那一夜信仰幻灭,反而让她看清了自己的执念。如今她仅存一丝残识游荡幽冥,既不恨,也不悔,只是终于懂得了“遗憾”二字的意义。
杨戬走出屋外,望着虚空道:“你走吧。这世间,自有新的答案。”
那声音轻轻一笑,随风散去。
翌日清晨,地底震动停止。
玄牝之门,闭锁如初。
多年以后,明心堂传出了第一部由师生共撰的经典,名为《灯录》。书中记载了一个关于守护、牺牲与记忆的故事,结尾写道:
>“灯可灭,火不熄。
>影可消,光长存。
>一人持灯前行,则万古长夜,亦不过晨露一瞬。”
而在青冥山顶,一对男女并肩而坐,共执一局残棋。
这一次,黑子先行。
白子落定。
胜负已分,笑意正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