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错了么?”一人喃喃。
“你们没错。”杨戬收灯,“错的是方法。信仰不应建立在毁灭之上。真正的超脱,是接受残缺,拥抱无常,然后依然热爱这个世界。”
七人相视良久,终是长叹一声,解下黑袍,投入井中焚尽。
青铜棺椁缓缓闭合,玉簪彻底碎裂,残存意志消散于风。
自此,地底震动彻底平息。
玄牝之门再未叩响。
一年后,明心堂扩建三层楼阁,名为“灯楼”,专藏天下关于爱与牺牲的故事。柳含烟将那枚“溯忆髓”冰珠镶嵌于楼顶水晶塔尖,每逢月圆之夜,便会折射出七彩光芒,照亮整座临渊城。
杨戬依旧授课,却不收束修。有人问他为何如此?
他答:“知识若只为权贵所用,便成了枷锁。唯有免费传授,才能确保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抬头看天。”
十年过去,桃树年年盛开。
某日清晨,一位盲眼老妇拄杖登山,来到灯楼下,请求听一堂课。
她自称曾是临渊城最恨杨戬之人??因她儿子死于当年天罚之下,她怨他冷酷无情,诅咒他永世不得安宁。
“可后来我听说了真相。”她颤抖着说,“原来他不是无情,而是把情藏得太深。我儿子的死,其实是一场误会,若非他暗中转移灾劫,整个城池都将覆灭……我恨错了人,也错过了道歉的机会。”
杨戬亲自接待她,请她入座首位。
那一课,他讲的是《忏悔的力量》。
“我们都会犯错。”他说,“但只要还愿意面对,就永远有机会修正人生的方向。真正的圣者,不是从不跌倒的人,而是每次跌倒后,仍有勇气站起来,并向被伤害的人说一句:对不起。”
老妇泪流满面,离山前留下一双亲手编织的布鞋,鞋底绣着两个字:“宽恕”。
又三十年。
青冥山已成圣地,每年春日,万人前来朝拜心灯,却不烧香,不祷神,只带来一盏自制的小灯,写上心中最珍视的名字,置于山道两旁。
那一夜,灯火蜿蜒如河,自山脚直至峰顶,宛如银河落地。
杨戬与柳含烟携手缓行其间,白发苍苍,步履稳健。
“你说,后人会记得我们吗?”她笑着问。
“不重要。”他握紧她的手,“重要的是,他们记得这盏灯。”
风吹过,百万灯火齐摇,光影交错中,仿佛有无数年轻的身影穿梭其间??那是他们的学生,是听过故事的人,是接过灯盏继续前行的旅者。
某一瞬,杨戬停下脚步,望向星空。
“你看。”他指着天边一颗新星,“像不像一盏刚点燃的灯?”
柳含烟顺着望去,微笑颔首。
“也许。”她说,“是有人刚刚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他们继续前行,身影渐远,融入光海。
而在无人注意的角落,那盏最初的琉璃灯,忽然轻轻晃了一下。
一道细微却清晰的声音,自灯芯深处传出:
“我还记得你。”
不是玄女,也不是幻觉。
那是时光本身,在回应一段永不熄灭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