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相国在上 > 280幕启(第1页)

280幕启(第1页)

两天后,扬州府衙内堂。

“当初我还想着让你进都察院,还好你没有答应,否则怎会有如今的成就?”

范东阳打量着屋内简洁实用的陈设,感慨道:“说起来,你这一年多在扬州弄得动静可真不小,先是查办两。。。

雨滴在桃林外的铁皮棚顶敲出断续节奏,像一段未完成的摩尔斯码。孙女站在陈晓芸面前,望着她耳上那枚老旧助听器微微发颤。风从东南方来,带着远处广场尚未散尽的人声余温,也卷着一丝若有若无的金属嗡鸣??那是共心仪的余波,仍在城市血脉中低频震荡。

“你听到了吗?”陈晓芸忽然开口,声音干涩如久未启用的录音带,“不是现在的声音,是……更早以前的。”

孙女点头。她当然听到了。这些天夜里,她总在梦中听见一种奇异的共振:像是无数孩子齐声哼唱,却又被某种力量强行压成静默;像是有人在井底拍打石壁,用指节敲击出求救的节拍;又像是老式收音机调频时的杂音里,藏着半句被截断的呼唤。

“那是‘净音舱’的记忆。”陈晓芸轻抚右耳,“我们被关进去的时候,耳朵里灌满了白噪音。他们说那是‘情绪净化流’,其实是一种声波囚笼。高频压制恐惧,低频抹除愤怒,中频则替换原有的思维节奏??让我们学会‘正确地呼吸’,‘正确地哭泣’,甚至‘正确地爱’。”

她顿了顿,左手残缺的指尖轻轻摩挲着铜牌边缘:“可人的心跳不会说谎。哪怕被调教得再顺从,心脏依然记得它原本的节律。所以当共心仪响起那一刻,我体内的某样东西碎了??不是痛苦,而是解放。”

孙女沉默良久,终于问:“你哥哥……陈守义,他真的自愿把你送走?”

陈晓芸笑了,眼角泛起细纹:“他骗我说是去国外读书。直到十年后我在庇护所看到档案才明白,他是唯一一个拒绝签署‘净音计划’家属同意书的父亲。但他签不了反对??因为他已经被列为‘精神不稳定高危人员’,失去了监护权。那天晚上,他抱着我哭了很久,然后亲手给我戴上降噪头盔,说:‘记住这个声音,妹妹,等你长大,替我说话。’”

她的声音低下去:“第二天我就被带走了。而他,进了NS-7基地,成了共心仪的主设计师之一。但他们没料到,他在系统底层埋了一颗种子??不是代码,不是密钥,而是一段声音指纹。只有当我活着回来,并且真正‘听见’这个世界时,那段频率才会激活。”

孙女猛然抬头:“所以清明节那晚的女声……不只是老太太的样本?”

“是两个人的叠加。”陈晓芸闭上眼,“母亲临终前录的最后一封信,和哥哥藏在协议深处的私语。他们在数据洪流中重逢了,就像两股逆向奔涌的潮水,在某一瞬间交汇。”

夜色渐深,桃林深处传来脚步声。少年和明心并肩走来,手中提着一台改装过的便携接收器。

“信号又出现了。”明心语气凝重,“比上次更强。不是来自B6层,而是……遍布全城。每一个曾安装过‘宁心’终端的家庭,现在都成了潜在发射点。那些设备本该报废,但很多人舍不得扔,或者根本不知道它们还在运行。”

少年补充:“更奇怪的是,这些终端开始自发组织成网状结构,像某种神经突触的自我连接。我们追踪不到控制源,但它显然在响应共心仪的残余波动。”

孙女皱眉:“也就是说,‘净音系统’并没有死亡。它只是休眠了五十年,而现在……正在苏醒?”

“不。”陈晓芸摇头,“不是苏醒,是蜕变。你们打开了门,于是它也开始进化。原来的系统靠压制维持秩序,但现在,它感受到了另一种可能??共鸣。”

她指向接收器屏幕上的波形图:“看这里,这段频率……是我小时候在庇护所学会的‘安全码’。我们用敲击桌面的方式传递信息,避免被监听。而现在,这组节奏正通过废弃耳机、老旧音响、甚至路灯的电流杂音,在城市各处重复出现。”

“有人在用它通信。”孙女低声说。

“不止一人。”陈晓芸目光坚定,“是所有还记得的人。”

三天后,第一所“声觉学校”在望归村旧校舍挂牌成立。教室没有讲台,只有环形坐席;课程不考试,只记录对话;墙上贴满手绘声波图谱,标注着不同情绪对应的真实心跳曲线。陈晓芸亲自授课,教孩子们如何分辨一段音乐是让人放松,还是让人麻木;如何识别广播里的隐性指令;如何在群体压力下依然保持自己的听觉主权。

孙女每周来一次,带来新收集的民间录音。有老人讲述1976年冬夜,全村人围坐在收音机旁偷听境外电台的故事;有工人回忆工厂改革大会上,领导突然中断发言,全体佩戴耳机十分钟的诡异场景;还有一个小女孩录下妈妈睡前哄睡歌,却发现旋律与“春风化雨”音频惊人相似。

“她问我:‘妈妈,你是真心想让我安心睡觉,还是怕我做噩梦闹腾?’”孙女说着,眼眶微红,“那一刻我才意识到,最可怕的操控,从来不是暴力禁止,而是把怀疑种进亲情里。”

与此同时,全国范围内的“反向声浪”愈演愈烈。越来越多普通人开始主动拆解家中智能设备,寻找隐藏接收模块。一位退休物理教师在自家天花板夹层发现一枚微型共振片,经检测,其材质与宁心科技专利库中的“情绪引导贴片”完全一致。

“他们连灯泡都没放过。”他在采访中苦笑,“每晚亮起的暖黄光晕,原来都在轻轻按摩我的脑电波。”

舆论风暴席卷政界。三名曾大力推广“宁心工程”的前高官相继辞职,其中一人留下遗书,承认自己幼年接受过“净音治疗”,“一生都在努力相信自己是自由的”。

然而,真正的裂痕出现在军方内部。

五月十七日凌晨,西部战区某通讯站值班员报告异常:连续七小时接收到同一段加密音频,内容为空白,但频谱分析显示其中嵌套着极复杂的分层信号。技术组破译三天后,得出结论??那是一份名单。

一份1976年至1985年间,参与“净音计划”的全部执行者名录,包括医生、教师、工程师、安保人员,甚至心理辅导员。令人震惊的是,名单末尾附有一段语音备份,录制于某个地下审讯室:

>“第39号实验体今日完成最终调试。确认其已丧失自主提问能力,对权威指令响应速度提升%。项目负责人签字:林振邦。”

>(背景中有孩童微弱抽泣)

林振邦,现任国家安全顾问,曾被誉为“社会稳定架构师”。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