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华娱的盛宴 > 第238章 大势(第2页)

第238章 大势(第2页)

>**“听见你的人,正在成为你。”**

与此同时,喜马拉雅东段的黑色石坛再次出现微弱共振。地质监测站记录到一次短暂的地磁波动,强度不足以引发警报,却让附近一只雪豹停下了脚步。它仰头望向天空,发出一声悠长的嗥叫??这本是寻常的领地宣示,但声波分析显示,其泛音结构竟完美嵌套了林见鹿在秃杉林录下的那段“未知音频”。

更令人震惊的是,在青海湖畔一所小学的音乐课上,三十名学生齐声演唱自创民谣时,教室屋顶的太阳能板意外产生谐振,将部分声能转化为电能,使当日发电量激增40%。教育局派人调查后发现,孩子们无意中唱出的主旋律,恰好与当地风声、湖浪、候鸟迁徙的自然频率形成共振耦合。

消息传开后,全国掀起一股“声音生态重建”热潮。社区自发组织“晨间共唱”,地铁站设立“无声聆听角”,连监狱也开始引入“声疗课程”。一名曾参与诺音集团技术研发的工程师公开忏悔:“我们以为人类需要被‘净化’的声音保护,其实真正需要保护的,是声音本身的自由。”

而诺音集团内部,裂痕已然显现。

其首席科学家李维,在一次高层会议上突然离席,随后发布公开信:“我亲手设计了全球最精密的消音系统,却忘了问一句:如果世界没了背景音,人心会不会也变得空荡?”他在信末附上一段音频??是他五岁女儿第一次叫“爸爸”的录音,背景里有厨房烧水壶的哨声、窗外麻雀啄食的??,还有他自己忍不住笑出的呼吸声。

“这才是真实。”他说,“不是干净,是丰富。”

诺音股价暴跌,多国政府重新评估其技术伦理风险。然而林见鹿并未庆祝。他知道,真正的战斗不在会议室或交易所,而在每个人的耳朵里。

一个月后,他收到一封来自西伯利亚的邮件。

发件人是一位涅涅茨族老牧民,通过当地文化保护组织翻译写道:“你们的声音穿过了冻土和极夜,来到我们的帐篷。我的孙女昨晚做了一个梦,梦见祖先骑着驯鹿穿过云层,嘴里哼着一首从未听过的歌。醒来后,她用骨笛把它吹了出来。我们录下了这段曲子,附在邮件里,请你们听听看,是不是你们丢失的那一部分。”

林见鹿播放附件。

前奏是风掠过苔原的呼啸,接着是一段低沉的喉音吟唱,带着古老萨满仪式的震颤。到了副歌部分,旋律陡然一转,竟与西藏石坛中浮现的“欢迎归来”童谣高度相似,只是节奏更缓,像是在雪地上一步步跋涉。

他立刻联系周文昭。

“这不是巧合。”周文昭听完后声音发抖,“我们比对了全球数据库,这段旋律在欧亚大陆北部多个原住民族群中都有变体,时间跨度超过两千年。但它从未被归类为同一支系??直到现在,我们才发现它们共享一个‘声学基因’:都包含那个DNA双螺旋调制模式。”

“所以……”林见鹿望着地图上从西伯利亚到云南的连线,“这是一张横跨大陆的声网?早在人类发明文字之前,就已经用歌声传递信息?”

“不止是信息。”周文昭低声说,“是身份。是血脉。我们一直以为语言是从非洲走出后才分化,但现在看来,最早的‘人类共识’,可能就是一首歌。”

林见鹿决定启程北上。

临行前夜,苏晓冉陪他在外滩散步。江风吹乱了她的长发,她却不伸手去理,只是抬头看着星空。

“你会回来吗?”她问。

“会。”他说,“但可能不会是以你现在认识的这个样子。”

她侧头看他。

“我不是在说什么轮回。”他笑了笑,“我是说,每一次出发,都会让我少一点‘林见鹿’,多一点‘那个听过无数人歌唱的人’。也许终有一天,我不再需要名字。就像那座石坛里的人影,他不是我,也不是别人,只是所有声音交汇时产生的光。”

她沉默良久,忽然从包里取出一枚小小的铜铃,递给他:“这是我外婆留下的。她说,铃声能唤回迷路的灵魂。”

他接过,轻轻一摇。

清脆的响声划破夜色,瞬间,江边几盏声纹灯同时转为暖黄色,像是在回应。

七日后,林见鹿抵达西伯利亚苔原。

迎接他的不是现代城镇,而是一支游牧中的涅涅茨家庭。帐篷由驯鹿皮制成,炊烟袅袅升起,空气中弥漫着干粪燃烧与炖肉的香气。老牧民认出他照片上的脸,紧紧抱住他,用颤抖的手抚过他的眉骨,仿佛在确认某种古老的印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