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这顶流醉酒发癫,内娱都笑喷了! > 第176章 新绯闻热芭娜扎的小心思(第1页)

第176章 新绯闻热芭娜扎的小心思(第1页)

毕竟在李炎看来,哪怕是吕铭用那之前参加那音乐选秀综艺节目夺冠的那首成名曲《死了都要爱》来参赛的话,也得看能不能靠着超常发挥来保证自己不被淘汰,更别说吕铭打算用一首原创歌曲了。

对于吕铭的这个选择。。。

暴雨骤然倾盆而下,砸在“千江之眼?重生”塔的玻璃穹顶上,发出密集如鼓点的声响。陆钏站在控制台前,手指悬停在主控屏上方,迟迟没有落下。屏幕上,一条红色警报正不断闪烁:【全球情绪共振网络检测到异常峰值??坐标: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阿克苏某废弃绿洲村落。持续时间:已超六小时,情感频谱特征与“回声守护者”初代训练音频匹配度达93。7%】。

他猛地回头看向妹妹。她正蜷坐在角落的工作椅上,脸色依旧苍白,点滴瓶还挂在支架上,却被她悄悄拔掉了针头。她的手紧紧攥着那只旧录音笔,指节泛白。

“不是说好要休息吗?”陆钏快步走过去,语气严厉中带着心疼。

“哥,”她抬头望着他,眼神清澈却执拗,“你听到了吗?那里的频率……和我们小时候在康复中心每天早上听到的一模一样。是你唱的《小星星》,但又不完全是??它被拉长了,像风穿过枯井的声音,可每一个音符都在回应你。”

陆钏怔住。他当然听见了。从三小时前数据首次跳动开始,那段旋律就一直在他脑海里盘旋,仿佛十年前那个草原春夜的回响,穿越沙尘与荒芜,再一次找到了他。

秦澜的通讯请求在此时接入。画面里,她的背景是数据中心的全息投影墙,密密麻麻的数据流如银河倒挂。

“你们没猜错。”她声音低沉,“我们逆向追踪信号源,发现那里曾有一座上世纪八十年代建立的聋哑儿童流动教学点,三年前因干旱被迫撤离。但在最近三个月内,系统记录到至少十七次类似的声波波动,每次都集中在午夜零点到凌晨两点之间,且伴有集体性脑电同步现象。”

“集体性……脑电同步?”妹妹喃喃重复。

“意思是,”陆钏接话,嗓音微颤,“不止一个人在听,也不止一个人在‘说’。他们在用某种方式共同构建一个声音场域??就像我们在甘肃见过的那样。”

“更奇怪的是,”秦澜调出一段波形对比图,“这些声音里夹杂着一段从未录入数据库的童谣变奏。我们做了语言模型解析,歌词碎片拼出来是:‘灯灭了,门开了,有人回来啦。’”

空气仿佛凝固了一瞬。

妹妹忽然站起身,踉跄了一下,陆钏急忙扶住她。

“我要去。”她说得极轻,却像刀刻进石头,“那个地方……我梦到过。老槐树、铁皮屋、会响的铃铛。还有一个人,一直背对着我站着,手里拿着一支断掉的蜡笔。”

陆钏心头一震。那是他们童年唯一一次随母亲迁徙途中短暂停留的地方??1998年夏天,母亲病重,他们在一处边疆支教点借宿月余。后来母亲去世,那段记忆成了他刻意封存的黑洞。可现在,它正以一种诡异的方式重新浮现。

四十八小时后,兄妹俩踏上前往阿克苏的航班。飞机穿越厚重云层时,妹妹突然抓住他的手腕:“哥,你还记得吗?那时候你说,如果有一天我再也听不见,你就把世界的声音画给我看。”

他点头,喉头发紧。

“可我现在想告诉你,”她靠在他肩上,闭着眼睛,“其实我一直能听见。只是太害怕说错话,才假装沉默。直到那天你在牧区说出‘我也需要帮忙’,我才敢承认??我也一直在等一个人,愿意听我说完所有不敢说的话。”

落地后,当地向导带他们穿越戈壁。风沙卷着碎石拍打车窗,远处地平线模糊成一片灰黄。直到第三天傍晚,一座半埋于黄沙中的村落轮廓终于显现。

残垣断壁间,唯有几间土坯房尚存骨架。院中一口枯井旁,立着一根歪斜的木杆,上面挂着一只锈迹斑斑的铜铃。

“就是这里。”妹妹低声说,脚步不由加快。

他们走近最大的一间屋子,门框早已坍塌,屋内却异常整洁??地面铺着几块旧地毯,墙角堆着几十个手工陶罐,每个都连接着细绳延伸至屋顶的共鸣装置。正中央,摆着一台老旧磁带播放机,电源竟还连着太阳能板。

陆钏蹲下身,按下播放键。

电流嘶鸣后,传来一阵极其熟悉的哼唱声??是他年轻时的嗓音,唱着《小星星》。但下一秒,声音骤然扭曲,仿佛被什么力量拉扯着,分裂成多个层次,交织成一首陌生的复调曲。

紧接着,一个稚嫩的女孩声音响起:

>“你好,我是小禾。今天是我第七次录下这段话。我不知道你们能不能听见,但我妈妈说过,只要坚持说话,总有一天会被风带到远方。我已经等了三年零四个月。爸爸走的时候说‘很快就回来’,可再也没有回来。我想告诉他,我不怪他。我只是……很想他。”

录音戛然而止。

妹妹浑身颤抖,泪水无声滑落。“这是……这是我七岁那年录的。可我记得,那盘磁带早就丢了。”

陆钏猛地抬头环顾四周:“这台机器……怎么可能还在运转?而且接收到了当年的录音?”

就在这时,屋外传来轻微的脚步声。

一位老妇人缓缓走入,披着褪色的艾德莱斯绸裙,脸上沟壑纵横。她看着兄妹俩,久久不语,最终从怀中掏出一本破旧日记本,递了过来。

翻开第一页,陆钏瞳孔骤缩。

那是他母亲的字迹。

>**1998年7月12日**

>今日抵达阿克苏教学点。村中多为聋哑或语言发育迟缓儿童,教育资源匮乏。我决定启动“声音种籽计划”:鼓励孩子们每日录制一句话,存入特制陶罐,埋于井边。我相信,声音不会消失,它会像种子一样,在地下生根,终有一日破土而出。

往下翻,越来越多熟悉的名字出现:小禾(即妹妹乳名)、陆钏、林昭(竟是云镜前技术主管的妹妹,早年失踪)……

最后一行写着:

>“若未来有人循声而来,请告诉他们:不是我们在寻找回声,而是回声一直在寻找我们。”

“你是……?”陆钏艰难开口。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