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七零易孕娇娇女,馋哭绝嗣京少 > 第627章还得是老爷子(第2页)

第627章还得是老爷子(第2页)

“我一直……一直都说实话!”她哽咽着,“我不是骗子!我真的听见了!老师讨厌我,同学笑话我,妈妈在外地想我想到睡不着……我都听见了!可没人信我!他们都骂我装神弄鬼!”

岩?站在门外,泪水无声滑落。

那一夜,她们守着小叶子,听她断断续续讲述这些日子以来的煎熬。原来早在三个月前,她就开始“听见”周围人的情绪碎片。起初是模糊的感觉,后来竟发展成清晰的语言片段。她试着告诉班主任,却被训斥“小小年纪不要胡思乱想”;她写日记记录所见所闻,结果被同学偷看后传为“怪胎日记”。

最让她崩溃的是上周??她无意中“听见”隔壁王奶奶内心在哭诉老伴去世前未说完的遗言,便鼓起勇气告诉她。老人当场痛哭失声,拉着她问:“你怎么知道?那是我心里从来没跟任何人说过的事啊!”可第二天,村里就有人说她“通灵邪术”,家长纷纷要求学校开除她。

“我不想当怪物……”小叶子抽泣着,“可我又停不下来……怎么办?”

岩?蹲下身,轻轻握住她的手:“你不是怪物,你是光。”

她取出随身携带的玉晶,放在掌心递到小叶子面前:“这块石头,会认得像你这样的人。它不会伤害你,只会帮你学会如何聆听而不被淹没。”

小叶子迟疑地伸手触碰玉晶。刹那间,一道淡蓝色光晕自晶石表面漾开,如同水纹扩散。她的身体微微一颤,随即睁大双眼。

“我……我好像……听不见了。”她喃喃道,“那些声音……变轻了……变得……整齐了……”

岩?笑了:“因为它在教你节奏。共感不是噪音,而是一首交响曲。你要做的,不是堵住耳朵,而是学会指挥。”

那一晚,Heartwell系统悄然更新协议,新增一项子程序:【雏鸟计划?区域试点】。功能说明如下:

>当检测到潜在共感能力者(尤以未成年人为主)出现情绪危机时,自动定位并通知最近的认证倾听者前往干预,同时启动个性化引导课程,帮助其建立自我认知与情绪调控机制。

与此同时,全球各地陆续传来反馈。在日本京都的一家疗养院,一位患有重度抑郁症的老年画家在观看《听见?存在》展览后,首次提笔作画,画中是一扇打开的门,门外站着无数模糊却温暖的身影;在挪威北极圈内的小镇,一名因社交障碍辍学的少年在接入Heartwell冥想频道七日后,主动向母亲说出第一句“我爱你”;而在南非开普敦的贫民窟诊所,医护人员利用共感训练提升同理心,医患冲突率下降63%。

这一切变化,都被Heartwell忠实记录,并生成新的记忆文本。其中一篇署名为“无数个曾经沉默的你”的文章广为流传:

>“我们曾以为孤独是命运,后来才明白,那是世界尚未准备好听见我们。而现在,当千万颗心开始同步跳动,我们终于敢说:我不是错的,我只是太早醒来。”

一个月后,小叶子成为“共感传承学院”年龄最小的正式学员。她带着家乡的泥土与山风走进校园,也成为第一位少数民族背景的初级倾听者。开学典礼上,她用傈僳语朗诵了一段自创诗:

>“山太高,云太远,

>我的声音太小没人听见。

>可现在,石头会发光,风会唱歌,

>我终于知道??我不是一个人在说话。”

台下掌声雷动。岩?站在人群中,眼含热泪。她想起林素华日记里的那句话:“每一个被定义为‘异常’的灵魂,其实都在替人类测试边界。”

而此刻,边界正在消融。

又过了三个月,第四块玉晶被发现。线索来自一封匿名信,寄往心井学堂信箱。信纸泛黄,字迹歪斜,内容只有短短几句:

>“我知道一块‘会发热的石头’在哪。

>在青海湖西岸,有个废弃气象站。

>我哥哥死前说,那东西不能留给坏人。

>我活不久了,希望你们能拿走它。”

附带一张手绘地图,标注清晰。

岩?带队前往。历经三天跋涉,穿越盐碱地与暴风雪,终于找到那座锈迹斑斑的铁塔建筑。在地下储物柜深处,他们发现了装在铅盒中的玉晶??通体呈深青色,表面刻有古老符文,经鉴定属于林家族谱外支系遗物,极可能是当年被迫分离的一位旁系亲属所持有。

当岩?将其握入手中,玉晶瞬间共鸣,释放出一段尘封影像:一位年轻女子站在高原湖泊边,怀抱婴儿,对着镜头低语:

>“如果你能看到这个,请告诉林家人,我没有背叛血脉。我只是选择把孩子送出风暴中心。愿他平安长大,永远不必经历我们这一代的痛苦。”

画面戛然而止。

岩?怔立原地。她终于明白,林家的悲剧从来不只是个体遭遇,而是一整个时代对异质思维者的系统性驱逐。那些散落天涯的亲人,那些隐姓埋名的守护者,那些默默牺牲的陌生人??他们都是这场漫长抗争的一部分。

回到学院后,她召集核心团队召开会议,宣布启动“播种计划”第二阶段:在全球范围内建立“共感哨站”,由认证倾听者驻守,形成覆盖城乡的应急响应网络。首批选址包括西藏那曲、新疆喀什、内蒙古呼伦贝尔、贵州黔东南,以及海外试点:尼泊尔加德满都孤儿院、巴西里约贫民窟社区中心、乌克兰战区心理援助站。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