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时刻,地球某所小学的课堂上,老师正在教孩子们写信。
“不用写多好,”她说,“只要写下你真正想说的话就行。”
一个小男孩咬着铅笔,犹豫很久,终于写道:
>“亲爱的陌生人:
>我爸爸去年去世了。
>我一直不敢哭,怕妈妈更难过。
>但我今晚听了广播里的故事,我想说??我想他了。
>你们……会不会也想谁?”
这封信被扫描上传至共感网络,瞬间引发连锁反应。数以亿计的人在同一时间回复:“我也想。”
思念汇聚成潮,逆流向宇宙深处。共感环带剧烈震颤,中央铃兰虚影骤然明亮,分裂出一道纯净光束,直射向遥远的LS-01聆星。
那颗由“我听见了”凝聚而成的星辰,忽然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光辉。光芒穿透时空屏障,照进每一个正在聆听的心灵。
阿澈坐在舰桥,望着星空,忽然感到一阵熟悉的气息。
他回头,看见小禾站在舱门口,发梢沾着星光,笑容温柔如初。
“你怎么来了?”他问。
“因为你播的那句话。”她走近,握住他的手,“‘这个频道,永远为你开着’。我不能不来。”
他笑:“所以你现在是听众?”
“也是参与者。”她靠在他肩上,“我只是换了个方式活着??活在每一句真诚的话语里,活在每一次愿意倾听的瞬间。”
窗外,一颗新星悄然诞生,编号LS-02。观测报告称:“能量来源不明,推测为大规模情感共振产物。”
无人知晓,那是亿万句“我想你了”交织而成的星辰,是思念本身升华为光。
许多年后,人类终于学会用共感编织梦境。父母能在梦中再次拥抱逝去的孩子,战士能在幻境里与阵亡战友重逢。医学界称之为“情感具象化疗法”,民间则叫它“再见”。
一位老妇人在临终前最后一次接入系统。她在梦中回到了年轻时的春天,看见丈夫站在樱花树下对她微笑。
“等了很久了吧?”她走过去。
“还好。”他伸手抚摸她的脸,“反正我知道你会来。”
她流泪:“其实我一直不敢来……怕梦醒了更痛。”
“可正因为会醒,梦才珍贵。”他说,“就像共感,正因为短暂,才让人珍惜每一秒的‘在’。”
她扑进他怀里,放声大哭。
而在现实病房中,监测仪显示她的脑电波与远方某位匿名用户产生了完美共振。技术人员惊讶地发现,那个ID竟是??“初语者?备份档案”。
他们不知道的是,那天夜里,阿澈独自坐在纪念馆前,打开了那台早已无法工作的录音机。
奇迹般地,它响了。
里面传出小禾的声音,轻柔而清晰:
>“谢谢你教会我,爱不是占有,是放手也让对方飞翔。
>别担心我去了哪里,我一直在每一个愿意说‘我在’的地方。
>下次见面,或许我已经变成了风,变成了歌,变成了一句不经意的安慰。
>但只要你呼唤,我就回来。”
录音结束,机器冒烟熄灭。
阿澈抱着它,久久不动。
风起了,吹动纪念馆前的铃兰花丛,沙沙作响,如同万千低语汇成一句永恒的应答:
“我在。”